灵魂跳跃在黑白键之中——与留德青年钢琴家张海鸥面对面

标签:
杂谈 |
http://s2/middle/809e7a3bhb2f4d1a046c1&690
88个黑白琴键演奏出的不是琴声,而是我满心的情感。这是我们今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留德青年钢琴演奏家张海鸥先生的一句内心独白。有人说,中国当今的钢琴演奏是一个井喷的时代,众多优秀的青年钢琴演奏家在世界上获得了如潮的好评。作为他们其中的一员,张海鸥虽然还未步入而立之年,但是他已凭借深厚的钢琴演奏造诣,在欧美古典乐界开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今年,受钢琴泰斗周广仁先生的邀请,张海鸥在成为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演奏艺术双博士后,回国在京进行汇报演出。笔者也有幸与这位新锐钢琴演奏家面对面交流,在这期音乐介里,笔者将带您一同走近这位青年钢琴演奏家张海鸥,来看一看他的黑白世界。
初出茅庐
与众多优秀的钢琴演奏者经历不太相同的是,1984年出生于内蒙古的张海鸥在8岁的时候,才第一次接触钢琴,这与我们一般认为在3、4岁就接触钢琴的传统认知相比,无疑是晚了许多。但是凭借他过人的音乐天赋,在学琴仅仅两年之后,就神话般地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钢琴专业,成为1994年该专业的全国四名优胜者之一,得到了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周广仁先生的肯定,认为假以时日,张海鸥一定能够在钢琴演奏界赢得属于他的掌声。
在随后8年的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的学习生涯里,张海鸥在苦练技术的同时,也参加了众多的钢琴比赛,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且在2002年,经周广仁先生推荐,被国际著名钢琴教育家伯恩德•格茨克教授看中,破格考入其任教之世界著名钢琴学府——德国汉诺威音乐与戏剧大学,成为教授的得意门生,开启了他的留洋之路。
扬名欧美
2003年4月,刚刚留德不久的张海鸥便在第五届霍罗维茨(HOROWITZ)国际钢琴比赛中荣获第二名,并荣获赛勒(SEILER)特别艺术奖;同年应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之邀在京成功录制并发行首张个人专辑《天才音乐少年》CD&VCD。从次年开始,在东欧以及德国本土开始巡回演出,并在2005年首次回国与北京交响乐团合作,举办了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演奏会,被当时的德国媒体评价为:“一个钢琴神童,不是莫扎特,而是中国人张海鸥。”
2005年开始,在德国的多个音乐节以及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看到这位年轻中国音乐家的身影。2007年应加拿大多伦多爱乐乐团之邀,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在北美古典音乐界引起轰动。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后,张海鸥积极自发地在异国他乡进行个人独奏会赈灾义演,并通过中国驻德大使馆将善款全部捐赠灾区;并且多次坚持参加梅纽因基金会为德国社会孤寡老人及残障儿童组织的无偿演出,助力于德国的公益事业。由于张海鸥在德国的优异表现,2010年,德国Buxtehude地区特为张海鸥创立由他本人名字命名的“Haiou Zhang国际音乐节 ”并在当年8月成功举办,此音乐节现在已成为该地区的重要文化盛事,收获社会各界之赞誉。目前该音乐节的日程已排至2016年。
与hanssler CLASSIC的合作的唱片录制
张海鸥自2003年首度发行唱片后,先后又录制了多张个人钢琴演奏专辑。2010年,他就与德国海德堡交响乐团录制莫扎特协奏曲,与斯洛伐克国家交响乐团在加拿大国家广播电台录制贝多芬协奏曲。除此之外,最重点的莫过于是为了纪念李斯特诞辰200周年,而受德国最大的独立唱片品牌hanssler CLASSIC(汉斯勒)录制的李斯特专辑。汉斯勒一直以卓越的录音质感及精益求精的风格备受业界瞩目,是Made in Germany的典型代表。这张唱片录制于柏林的西门子府邸,是德国音效最佳的录音地点之一。由于受灵感启示,本次录音特订选用了百年老牌名琴贝希斯坦——这是基于李斯特奏鸣曲在柏林由汉斯•冯•比洛的首演。此唱片发行以来,受到国际主流音乐媒体——《英国留声机》、《美国唱片指导》、《美国今日古典》、《加拿大多伦多星报》及德国所有古典音乐杂志的极高评价,作为李斯特年唯一一张被德国汉莎航空和荷兰皇家航空选定为空中音乐节目的李斯特专辑,曾一度在德国最大的Mp3下载TONSPION古典榜位居第一位。汉斯勒唱片公司也将其收入年度最佳录音系列。
对古典钢琴音乐的理解
张海鸥一直说,他对众多古典音乐家并没有特别的喜好,不过由于今年是李斯特诞辰200周年,他也借此谈了一些他个人眼中的李斯特的音乐:他认为李斯特的音乐很具体,也很抽像。长期以来,很多人对李斯特的作品报有一定偏见。李斯特的中晚期作品是一种很纯粹的音响感受,如《艾斯特庄园水的嬉戏》,是印象派先期的一种预兆,带有宗教般的体验。如《圣芳济与鸟儿的对话》,是某种神奇的音响解读,以神话般的方式解读大自然与人类的紧密联系等等。我试图寻找一种朴素的美感,让音乐自己呼吸,自己倾诉,在技巧上尽量避免哗众取宠的廉价效果,追求完整的表达和体现内在的平衡。《B小调奏鸣曲》是荷马史诗般的巨作,我在演奏时尽量把音效发挥到极致。在传承上,我认为李斯特的音乐对德彪西和斯克利亚宾的创作有着重大启示。
在这次交流的最后,笔者还是禁不住抛出了一个老调重弹的话题:“在当下,中国只要出现年轻钢琴演奏家,就会被很多人拿来与郎朗做比较,你怎么看?”海鸥哈哈一笑说:“在之前的很多采访中,也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时,就和郎朗相识。从钢琴演奏的角度上看,我与郎朗完全是不同风格、类型的演奏家。就像短跑、长跑、跳远等等都是田径项目,但是却没有太多的可比性。钢琴演奏也是一样的。我努力去按我的风格把自己的音乐思想传递给听众就好,其他的没有去想太多。”
在交流的最后,张海鸥告诉笔者,在结束了欧洲的学业之后,他将把工作重心转回到祖国,为这里爱好古典音乐的人们奉献自己更多的演奏。祝福这位年轻的音乐家,希望他能够在日后的演奏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随后8年的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的学习生涯里,张海鸥在苦练技术的同时,也参加了众多的钢琴比赛,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且在2002年,经周广仁先生推荐,被国际著名钢琴教育家伯恩德•格茨克教授看中,破格考入其任教之世界著名钢琴学府——德国汉诺威音乐与戏剧大学,成为教授的得意门生,开启了他的留洋之路。
2005年开始,在德国的多个音乐节以及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看到这位年轻中国音乐家的身影。2007年应加拿大多伦多爱乐乐团之邀,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在北美古典音乐界引起轰动。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后,张海鸥积极自发地在异国他乡进行个人独奏会赈灾义演,并通过中国驻德大使馆将善款全部捐赠灾区;并且多次坚持参加梅纽因基金会为德国社会孤寡老人及残障儿童组织的无偿演出,助力于德国的公益事业。由于张海鸥在德国的优异表现,2010年,德国Buxtehude地区特为张海鸥创立由他本人名字命名的“
在这次交流的最后,笔者还是禁不住抛出了一个老调重弹的话题:“在当下,中国只要出现年轻钢琴演奏家,就会被很多人拿来与郎朗做比较,你怎么看?”海鸥哈哈一笑说:“在之前的很多采访中,也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时,就和郎朗相识。从钢琴演奏的角度上看,我与郎朗完全是不同风格、类型的演奏家。就像短跑、长跑、跳远等等都是田径项目,但是却没有太多的可比性。钢琴演奏也是一样的。我努力去按我的风格把自己的音乐思想传递给听众就好,其他的没有去想太多。”
在交流的最后,张海鸥告诉笔者,在结束了欧洲的学业之后,他将把工作重心转回到祖国,为这里爱好古典音乐的人们奉献自己更多的演奏。祝福这位年轻的音乐家,希望他能够在日后的演奏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