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的是那时有个男人。
1978年,24岁身在台湾的他读了个艺专,想去报考美国伊利诺大学的戏剧电影系。他父亲于是列了个资料反对:在美国百老汇,每年只有两百个角色,但却有五万人要一起争夺这少得可怜的角色。
终于明白父亲的苦心是在他从电影学院毕业之后——在美国电影界,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要想混出点名堂来,何其艰难——从1983年起,他经过了六年漫长而无望的等待,大多数时候都是帮剧组看看器材,做点剪辑助理,干干剧务之类的杂事。最痛苦的经历是,曾经拿着一个剧本,两星期跑了三十多家公司,一次次面对别人的白眼和拒绝——那时,他已经将近三十岁了,连自己的生活都还没法自立!
妻子是他大学同学,学生物毕业后在当地一家小研究室做药物研究员,薪水很少。那时他们已经有了大儿子,为了缓解内心的愧疚,他每天除了在家里读书、看电影、写剧本外,还包揽了所有家务——买菜做饭带孩子,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每天傍晚做完饭后,他就和儿子坐在门口,一边讲故事,一边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生活费)回家”。
这样的生活对一个男人来说,很伤自尊。岳父母一度想给他一笔钱去开个中餐馆也好养家糊口,但妻子拒绝了,把钱还给了老人家。他知道这件事后,辗转反侧了好几个晚上,终于下定决心:也许这辈子电影梦太远了,还是面对现实吧。他去了小区大学,看了半天后心酸地报了一门计算机课——在那个生活压倒一切的年代里,似乎只有计算机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让人有一技之长了。不过,那几天一直萎靡不振的他很快就被妻子发现了异常,细心的她发现他包里的课程表后一宿没说话。第二天去上班上车之前,站在台阶下的她突然转过身来,一字一句地说:“安,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
那一刻,男人心里好大一阵风,那些快要淹没在庸碌生活里的梦想,像阳光一样直射心底。他拿出包里的课程表,慢慢撕成碎片,丢进了门口的垃圾桶。
是的,这个男人叫李安,后来,两次获得奥斯卡金像最佳导演奖!
这是一个烂俗的励志故事。
人生,必须要有梦想——心有多大,你才可能走多远。
成功,首要的在于你如何执着于自己的信念——不在乎干什么,而在乎怎么干,如何坚持!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道: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得奖后,李安就曾谦虚地说:我只会拍电影,所以专心致志。
干事业,得耐得住寂寞——在有所成就之前,你起码得像安帅一样雕铜器,像老宋一样刻苹果!
当然,成功的前提,除了才华,还要机遇。
上世纪三十年代好莱坞有个巨星埃洛弗林,代表作演过侠盗罗宾汉。当时有个新人跃跃欲试想出位,埃洛弗林一屁股压住没让那家伙露头,搞得那家伙好不悲摧,只能演点谁也记不住的小配角。后来那家伙离开好莱坞,改行当上了美国总统,他就是罗纳德里根...嘿嘿,如果你一直郁闷,看清楚,也许你的舞台不在这里。
不过,我不想这样去评价成功。
谁知道李安的老婆——那个默默养了潦倒无名的男人七年的女人叫什么?
在李安获奖之后,妻子旧事重提:“我一直就相信,人只要有一项长处就足够了,你的长处就是拍电影。学计算机的人那么多,又不差你李安一个,你要想拿到奥斯卡的小金人,就一定要保证心里有梦想!”
当一个男人失败的时候,欧美女人会说:其实你干的不错;日本女人会说:某某君,请加油;中国女人会说:没用的东西,这都做不好!女人的话是这么说,可事实却是:欧美女人带着孩子去找别的男人了;日本女人趁着年轻去拍AV了;只有中国女人,会陪着她们口中的SB奋斗下去!
幸福,是一种信仰,一种沉浸。
生活,是一份欣赏,一份信任。
阳光普照大地,若你选择做一颗小草,也要绽放生命的绿——不要艳羡他人,不要输掉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