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高考结束,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撰博:要有尊严,别学医!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语惊醒梦中人。
廖副厅长对国计民生尤其医药体制改革思虑颇多,以文风率直平实、甘为百姓鼓与呼而著名久矣。据闻,博文原意系因上饶某医生在医患纠纷中被医闹恶性殴打致残而疾呼社会对医疗行业多些理解与支持。一时间,七字箴言因内涵丰富、外形醒目,如高考作文命题被人从N个角度热评,吸引眼球无数。
从语文的角度,这个命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引申填空,分别是:不怕XX,就去学医;要有尊严,该学XX。作者随后在续文中坦陈,这既是真话,也是气话。无论潜台词怎样吧,我想其主旨应该是伤感于医生奉献太多却得不到社会应有的谅解和尊重,痛心于医患竟从战友变为对立。知道吧,我们只有在抢险救灾抗非需要牺牲在前时才是白衣天使。
其实,当医生不管多苦多累怎么付出多回报少,都是它自身的必然属性,每个人投身于这份职业时都应该明了。正如选择参军谁都知道是去扛枪站岗而非花天酒地,要当警察或记者除了熬更守夜还会很不安全,现实残酷,各行都有各行的苦。何况现在科技发达设备先进,早已不必医生们如神农尝百草避毒物。
自古圣贤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可见,医生这个行当,无论成才排行榜还是社会尊重度,历来都是不错的就业选择。换句话说,当医生一直以来都是很有尊严的。
什么时候怎么就沦为要有尊严,别学医了呢?!
医生看病,讲究对症下药。也就是说,先得搞清楚什么地方出了什么问题。
客观地说,学医有没有尊严,我以为首先取决于医院及医生们在利益驱动中有没有保持起码的职业操守,即医生在怎么做好自己。至于医患纠纷,将心比心,大部分纠纷的产生源于我们医务人员没有严格遵循诊疗规范,或在操作中麻痹大意,或不积极地沟通,没能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感受与权利。
当然,做人有没有尊严,还不单纯是个人或某行业的问题,更重要的还在乎社会对于有尊严是个什么标准。譬如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生来要裹脚,在这种情况下,大脚的女人往往嫁不出去,有才的女子多半是妓女。又如果只认GDP,笑贫不笑娼,在这种标准下,要么手中有权,要么口袋有钱,若不掌握资源,枉谈什么尊严!所谓白衣天使或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同贞节牌坊或遮羞布一样纯属假惺惺地扯淡!
以小见大,医生的尊严往深处说,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更反射出社会体制尤其是政府的导向与作为问题。如果你不去调整官员的政绩观,不去缓和尖锐的干群关系,不去对药价虚高从源头认真治理,而只发出要求某些没有什么尊严的人道德高尚的呼吁,然后咬定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重在整治医生吃回扣医院趋利,或者让医院和医生们去瘪着肚子讲公益,那么,好吧,你们全家去学医!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社会是不能没有医生的,廖副厅长想必也不想当光杆司令。没有人真的希望都没人学医,白衣天使也不可能被打成过街老鼠。我们需要德艺双馨的好医生,但要医生都真的好就必须有好的制度和环境来保证。非独医生,普普通通尽心尽职于各行各业的大家都需要完善的法制和好的评价标准来发挥积极性,保障尊严!
好的制度和标准很需要依靠那些代表人民身居高位的人去制定并执行,而不是保持政治正确揣着明白装糊涂,埋头只管享受既得的好处。否则,老百姓学什么都没有尊严,又如何奢谈心静如水,人淡如菊?
希望能内心充满信仰地面向即将奔赴高等教育的优秀青年们召唤:来学医吧,奉献社会,体现价值,很有尊严!
不得不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