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川航机长这样的英雄,还是少点好!

(2018-05-16 06:11:29)
标签:

转载

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老王不装
[转载]川航机长这样的英雄,还是少点好!

 

一起床就听说川航一架飞机备降的消息。真是新闻越短事儿越大,等看到机长的采访时才知道,就在这样一个普通上午,有几百人刚刚经历过了惊魂一刻,就如乘客发的视频,最后一个镜头是自己摘下氧气面罩,长出一口气说:九死一生。

 

我们需要感谢机长刘传建,感谢他的专业和职业,不然昨天一起床,大家收到的消息将不是一架飞机备降,而是一架飞机坠毁。

 

 

以前有个同事是北航毕业的,他便有很多同学最后成了飞行员。据他说,他的这些同学在飞机开启自动驾驶后,就会睡一会儿,有时甚至因为嫌前头玻璃透过的阳光过于刺眼而用报纸给挡上。

 

这是个未经证实的说法,在那时听起来我并未觉得惊讶和毛骨悚然,但今天再回想起来,不禁为自己能栩栩如生活到这么大而感到庆幸。

 

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人都不会经历刘传建这样的时刻,所以对于不专业和不职业我们是习以为常的。

 

曾经还采访过一个机长,问他:要是飞机在天上出现故障,怎么办?

 

他淡定地说:看书?

 

看书?临阵磨枪吗?

 

他说:飞机驾驶舱有几千个仪表盘、灯和按键,除了常用的几个之外,随便有个灯亮了,你真的不知道那个灯亮起来,意味着什么,以及该怎么办。

 

那现场看书也太夸张了吧?来得及吗?

 

不夸张啊。你一台车的使用说明都得有一百多页,何况一架飞机?事实上,一架飞机的使用说明手册,就像字典一样厚,不可能背下来。我们都是等有报警的时候去查,那个灯是什么,以及如何处置。

 

似乎说的很在理的样子。但我们看看川航这次当时发生了什么:

 

记者:事发时有什么征兆么?

 

刘:没有任何征兆,风挡玻璃突然爆裂,“哄”一声发出巨大的声响。我往旁边看时,副驾(身体)已经飞出去一半,半边身体在窗外悬挂。还好,他系了安全带。

 

驾驶舱物品全都飞起来了,许多设备出现故障,噪音非常大,无法听到无线电。整个飞机震动非常大,无法看清仪表,操作困难。

 

记者:我刚才采访一些业内人士,他们说这次备降非常难?

 

刘传建:非常难的一件事,不是一般的难。难度体现在飞行途中的座舱盖掉落、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的情况下,会对驾驶员造成极大的身体伤害。风挡玻璃掉落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失压,突然的压力变化会对耳膜造成很大伤害。温度骤降到零下20~30度左右(监测显示,当时飞机飞行高度为32000英尺,气温应该为零下40度左右),极度的寒冷会造成驾驶员身体冻伤。

 

在驾驶舱中,仪表盘被掀开,噪音极大,你什么都听不见。大多数无线电失灵,只能依靠目视水平仪来进行操作。

 

我猜,如果这时才开始看书,应该是来不及了。而且,这个时候,你到书里找什么呢——副驾驶飞到窗外了怎么办?

 

 

根据海恩法则,每一次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3000起事故隐患。而这些所谓的轻微事故、未遂先兆和事故隐患都不是天灾,而都是人祸,都是因为不专业和不职业造成的。也恰恰是因为太多的不专业和不职业并不会造成真正要命的事故,于是就会有人在驾驶室睡觉,有人背不下飞行操作手册。只有等到事故发生的那一刹那,他们才会发觉,一切都晚了。

 

有个朋友是学化工的,后来在化工厂上过一段班。曾经讲过一个他们工厂的故事。

 

那是每年春节前的检修。有个车间报修说管子有点堵,于是机修工、安检员和车间主任等一行五人过去。那是一段只有35厘米的管子,确实堵了,于是机修工就开始用扳子开始拧。在场有安检员,有车间主任,竟然没有一个人提醒说去测个管压。

 

所谓测管压就是打一个极小的孔,用探针去测测管子里有没有压力以及物质残留,怕贸然拆开会有液体喷溅。但这一次没有人去做,甚至没有人提醒要做。

 

机修工拧半天没有拧动,螺丝那都锈死了,于是就用钢锯打算把管子锯开。结果,没有几下,管子裂开,从里头喷出黑色的液体,然后几个人暴露的皮肤就开始变黄-红-棕-褐-黑……管子里喷出来的是浓硫酸。不到3分钟,5个人全死。

 

而在另一次类似事故当中,朋友带着人做硫酸釜罐用碱水中和(溶液是浓硫酸),滴加60%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的作业,结果发生了喷料!

 

他立刻带着人冲出车间,就近用做反应洗釜用的去离子水清洗全身。那时正值北方的十一月,零下20多度,用他的话说,洗的时候跟洗热水澡一样。手摸到的都是滑溜溜的。

 

庆幸的是,他们最后安然无事,连皮肤过敏都没有。但有个女同事,小姑娘,不好意思当众脱光了冲洗,非得到女厕所用自来水洗,结果:水一冲,皮肤就大片的脱落,没有碳化,就是白,特别白,脱水,然后脱落了。里面的血流的哗哗的!

 

问朋友,你当时怎么反应那么快?

 

他说:因为死5个人那次最后就是我去收拾现场,受惊了。所以脑子里就琢磨,万一哪天我遇到这事儿怎么办……只是没想到,真的用上了。

 

被你救下来那些人感激你么?

 

当然。不过我觉得没啥,我是这个专业的,应该的。

 

 

在对刘传建机长的采访中,记者问他:

 

记者:网民说你的这次经历跟《萨利机长》比较像?

 

刘传建:《萨利机长》我看过,其实这次跟英航的那次更像。

 

记者:就是《空中浩劫》里提到的英航5390航班?像你们是不是特别关注那些关于航空题材的电影或纪录片?

 

刘传建:对。我们平时会关注特殊的飞行事故,会刻意关注从职业的角度,考虑事故发生原因,自己应该怎么去操作,做一些特殊准备。

 

朋友在朋友圈里说:川航的这个机长真是个英雄。

 

但我想,这样的英雄虽然令人敬仰,但我宁可这样的英雄少一点,而有更多专业和职业的人,在平时的工作里认真负责做好自己的工作,将海恩法则提到的那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和3000起事故隐患杜绝掉,那每一个人都是英雄。大家能像《萨利机长》里的台词:我不喜欢当英雄,我只是尽本分。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新老王不装

[转载]川航机长这样的英雄,还是少点好!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