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到了一篇《一个买方研究员的思考》感触颇深,学到不少,对于作者表示赞同和致敬。于是突然想到了如标题一样的论点:有信念的研究员该夸,有信念的投资经理该杀。
什么是信念?对于自身投资理念的坚持和在这个过程中,无尽的思索和研究。价值投资是一种信念,成长投资是一种信念,热门股追逐是一种信念,这些都是信念,并无高低之分,只是大家信仰不同,赚钱的方式各异。
对于一个研究员,不管你的信念是以上哪种,或者是以上几点之外的高见,都无所谓,只要你有过成功案例,并坚信这种方式是适合你的,是可以完善和让自己提高的,那么这就是信念,请坚持,并依照这种信念推荐牛股,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研究成功,学习你的研究方法。不管短期是否你的这种信念是否被市场认同和接受,你推荐的股票是否在上涨或下跌,只要你认为他真的有你自己认为的价值,那么就要继续坚持下去,继续高声疾呼自己的信念。这样的研究员,无疑是有信念的研究员,是该夸的研究员,因此,有信念的研究员该夸。
但对于一个投资经理来说,过于有信念或许就不是一件好事了。本文所定义的投资经理为管理客户账户的基金管理人,不管是私募、公募。只要不是你自己的钱再做投资,而是替客户操心的都算,自营亦不例外,无非你的客户是公司老板而已。投资理念如同江湖门派,各有不同,各有千秋,也各有侧重,因此注定了各种理念在一段时间内会成为相对主流,如谚语所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去年年底之时,银行瞬间翻倍,各种价值投资者收获颇丰,而今年以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横行天下,创出历史新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风格转换的如此鲜明。作为投资经理,如果你坚定的属于价值派,无疑去年你风光无限,今年你负收益注定,属于成长派则相反。你的客户会在去年把你尊为神灵后,无情的把你抛弃和唾骂,尤其是在对比了重仓成长股基金的业绩后。客户就是上帝,市场永远不会有错,错的只是你的信念在这一段时间内被市场短期的遗忘了。当然市场终有一天会回忆起你和你的信念,再度让你幸福的获得坚持信念下的回报,但这短期的净值损失,你如何向客户交代,客户投资于你,并非是让你实践你的信念,而是愿你为他们获得收益。如果你是自己的资金,尽可等待自己的理念归来,熬到市场风格的再次切换,但不幸的是,作为资金管理人,你的这种坚持,损害了自己的客户利益。
难道我在为墙头草般追涨杀跌、没有理念和信仰的投资经理们摇旗呐喊么?显然不是。有信念,在研究层面可以偏执,可以无视市场的偏好,等待最终金子发光的一刻。但在投资层面,有信念,不等于偏执和无视市场的风格,和客户的利益。这不是信念,是不成熟的投资技巧和不够宽广的投资视野所限。你可以是价值投资者,依照你的理念配置一些价值股,但万万不可歧视其他信念的投资人认为他们的理念就是狗屎,万般皆下品,唯有价值高。你需要学习接受其他人的投资理念完善自己,或更委屈点来说,在市场风格短期不在你这边的时候,你要反思的是自己如何通过在保持自己价值仓位的同时,通过其他仓位的配置,让净值依然在这种对你不利的背景下得到提升。虽然这种情况必然让你的业绩不是最出众的,但却可以为你的客户获得一些小小的收益,使他们能熬到当市场风格与你信仰相契合时的那段暴利,而不是让你的客户在这段时间内,资金收益停滞,甚至缩水。
很多经过多年牛熊考验的前辈们,都曾提到过控制回撤,其实所谓的回撤,一方面可能是如08年那样的大熊来临时,我们无可奈何的需要面对的系统性风险;但另一方面,就可能是死读书,仅用一种理念为指导,当市场风格发生与自己的理念不匹配时,坚决认为市场错了后的所谓“坚持信念”而带来的灾难。我的领导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投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犯错,在挑战人性,我们只能不停地反思自己,灭掉自己的“人性”才能适应。用粗一点的说法就是:当短期市场与你的信念不合时,它就是在强奸你,你不能反抗,就必须学会享受。
穷则变,变则通。做研究,做学问,坚持下来的都是风光无限的大家;可惜投资经理,注定是个靠短期业绩回报衣食父母的苦活累活,你需要在相对坚持自己理念的同时,更多的适应市场现在的主流理念。如果你是个不能在逆境中改变和适应的人,不妨持续做研究,研究是很有长远价值的事业。但如果你选择了做投资,而且不幸还选择了做投资经理,那么放下你的傲慢和脸面,在市场面前享受它对你的折磨吧。研究专一和执着带来了名气和深度,那就是一切;投资只认业绩,尤其是短期业绩。
有“信念”的研究员该夸,有“信念”的投资经理该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