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茶之境,平淡多天真

(2023-12-25 15:07:53)
标签:

茶文化

茶叶

杂谈

茶境之妙,贵在于淡,淡出于水而又入水。“大雅平淡,关乎神明,非名心薄而世味浅者,终莫能近焉,谈何容易?”因此,深得淡味之至者少之又少。


常人吃茶,常以嗅香之绚烂、回甘之迅捷,以判茶品高下。然茶味之真,在淡与不淡间,极味之致,可以无所不能,而淡之玄味,必由天骨,非钻仰之力,澄练之功,所可强入。


得幸少时生长于江南虞山,此为长江源头至东海的最后一屏障,在此明代虞山琴派的美学主张“清微淡远、博大平和”,王翚所倡虞山画派“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这样的精神气度,乃是虞山的地理气质养成。

茶类众多,其中最喜,一单丛,二白茶。前者工艺之极,后者古淡天然。董其昌言:“诗文书画,少而工,老而淡,淡胜工,不工亦何能谈淡”。


单丛之法,在于工艺多变,工变,香亦变,俗品善重工,高香扑鼻,入口寡而无味,然极至之茶,初嗅不显香,啜饮一二,满口留香,喉韵微妙,其淡中之滋味,精彩纷呈。

白茶制法至简,其味却平淡趣高,文人重山水,于山静水动间,看出了阴阳的变化,白茶恰恰于这一方天地间,生长出了纯粹的山水“造化”。


文人品味中,山有山意,水有水情,一花一木,一草一石,各有意蕴,连缀成文。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古人寄情于山水间,说到底,是寄情于天地一盏茗。

而又古人烹茶,天水为上,地水次之。天水即雨、雪、露,地水为山泉、江水、井水等。文人雅趣使然,故烹水煮茶寻常之事,亦变得风流雅韵。


其中古人多喜用雪煮茶。雪冰清玉洁,代表了文人的洁身自好;茶清淡,像极了谦谦君子之风。茶以雪烹,味更清冽,所为半天河水是也。不受尘垢,幽人啜此,足以破寒。

茶之境,平淡多天真

侵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