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8/mw690/80871fe4g7c4cf2601c57&690
博文《教师,路在何方》之后,博友“大爱无疆”给了一句评论:老师,你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吗?如果正面作答,很容易牵强附会。
“人类灵魂工程师”,原是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作家的称谓。斯大林称谓作家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源于他对作品的理解——好作品能够形成一个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就改变并重新塑造了一个人的灵魂。这种观点,正好与歌德“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不谋而合。
后来,被前苏联教育家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引用到教育界。他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从此,“人类灵魂工程师”成为老师特定的称谓,成了社会给予教师的崇高赞誉。事实是,绝大多数教师不可能是教育家,真正的教育家才可以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给教师佩戴的花环未免过于艳丽。
仅举几例,道理即可不言而喻:
“孟母三迁”,强调了选择居住环境对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突出了客观环境对人影响之大。“梅花香自苦寒来”,告诉人们,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艰难困苦,才能成功。
高尔基说过“苦难是最好的大学”,如果没有苦难的经历,就没有他对人生的感悟也就没有他的人生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的问世。孙膑早年曾与庞涓一起从师鬼谷子学习兵法。二人均学有所成,却因性格不同而导致了不同的结局。同样毕业于黄浦军校的高级军事人才,因政见和信仰的不同,分道扬镳者甚众……
这些,并没有证明是教师发挥了作用,不正是说明了环境造就人才的道理吗!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
很显然,教师能够传播一些知识给学生,讲解一些道理给学生,总把学生往正道上引领,而教师给予学生的这些东西,有多少能真正触及学生的灵魂?学生走上社会能不能用,会不会用,完全要靠学生自己在不断的经历中去仿效、感悟、分析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灵魂。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让人懂得孝道;成熟的稻穗和高扬的垂柳,让人懂得谦虚;向日葵和汇成大海的小河,让人懂得志向坚定……这些,大自然的无声道理,不都是悟出来的吗?
亲爱的老师们,当重如紧箍诸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春蚕”之类的花环被强加在我们颈项之上,请自觉地、果敢地摘掉它,不要让它禁锢我们改革创新的思想,阻碍我们锐意进取的脚步!凭一颗良心,做该做的事,家长满意,学生认可,方是根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