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w690/80830956tcf33e42ddde3&690
一提冬藏,人们往往联想到冬眠的动物,足不出户。妈妈们别误会,“冬藏”不是让宝贝天天猫在家里不出门,而是要趁着中午阳光较充足时,要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妈妈也不宜把宝宝捂得太严实,出汗后气机容易开泄于皮肤,反而不利于元气的收敛。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医认为,应该顺应天时来保健身体。气候渐冷,连小动物都知道储食过冬,我们人类也一样,尤其对于身体娇弱的宝宝。从立冬到立春这一阶段,帮宝贝储备足够的能量,不仅可以弥补夏季食欲不振之不足,还可以为来年的春夏生长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多睡眠
睡眠是很好的养藏方法。冬天夜长昼短,人体气机宜闭藏,阳气藏于内,才能保持肾气旺盛。《黄帝内经》中说,冬天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说,冬天要让宝宝早早的睡下,第二天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早睡晚起,就是让宝宝体内的阳气顺应天地阳气的变化,及时闭藏,以免耗散。
对于0~3岁的宝宝,睡眠是重要的成长方式,每天要保证10~12个小时的睡眠。冬三月,妈妈应该让宝宝每晚8~9点钟睡下,第二天早上7~8点钟起床,中午还要让宝宝睡会儿午觉。午睡的最佳时间是11点到13点之间,此时是阴阳交替之时,宝宝处于睡眠状态,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多保暖
宝宝体内脂肪少,产热能力差,在寒冷的环境下会调动体内的阳气来维持体温,阳气虚弱,必会招至风寒之邪入侵,引起感冒、鼻炎、哮喘、冻疮等疾病。所以,冬天一定要做好宝宝的保暖工作。宝宝保暖是有重点的,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宝宝背部、腹部和足部的保暖。
1、暖背
人体的背部有一条督脉,是阳气汇集之处,保持背部温暖,不但可以固摄阳气,还可以预防疾病,增强机体抵抗力。除了在穿衣、盖被方面为宝宝背部保暖外,妈妈还可以在晨起和睡前帮宝贝各擦一次背。方法是五指并拢,用掌根沿宝贝脊柱及两侧上下反复揉擦,力道要轻,以宝贝皮肤发热为度。
2、暖肚
最近是不是腹泻、呕吐的宝宝多了?保暖腹部即是保暖宝宝的脾胃。脾胃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会引发宝贝胃肠道疾病。妈妈要随气候的变化,适时为宝宝增加衣服。夜间睡觉时,应防止宝宝踢被子。饮食上,多甘多暖可以滋补脾胃。可以经常给宝宝吃山药、大枣、小米、红薯、桂圆等温性食物,另外炒菜时多放些大葱、生姜,也能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
一旦脾胃受寒引发宝宝腹痛、腹泻、呕吐,妈妈也不用太过紧张,除了常规的金双歧、蒙脱石散之外,还可以用纯中药制剂的儿泻康贴膜,它由四种温里药共同组合在一起,起到温中散寒,调理脾胃、止泻的功效。外用贴膜避免了宝宝口服药带来的不便,直接贴在宝宝的肚脐部位,简单方便,儿泻康贴膜会给妈妈和宝宝一个意外惊喜。
3、暖脚
“寒从脚下起”,脚部着凉会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黏膜的改变,引发感冒、咳嗽等症状。宝宝的小脚丫保持温暖,才能抵御外邪的侵袭,少生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