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注力的培养

(2011-08-01 15:00:12)
标签:

育儿

宋体

专注力

纸尿裤

小袋子

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很好的专注力,我也不例外。到目前为止,我觉得秧秧专注力在同龄孩子里大概算比较好的。对此我的确也做过不少努力。有的做法,初衷倒也不是培养她专注力,但现在回想,大概还是有一定的作用。

 

首先,尽量不要让琐事打断孩子的游戏。

 

我记得很久以前,关于到底是给孩子用尿布还是纸尿裤的争论时,我提到过纸尿裤的一大好处就是让孩子和妈妈不用时刻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件事上。在秧秧一岁左右的时候,我也做过撤掉纸尿裤的努力,但我发现我会不停地盯着秧秧提醒她是不是要上厕所。这时候她可能本来正在专心致志的玩耍,对于这种被打断她显得十分恼怒。我也觉得用了纸尿裤她就可以玩儿的很痛快,也没有尿布疹,何必为了所谓的透气问题强行撤掉呢?

 

事实上,秧秧到了两岁左右,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学会了主动汇报小便。之后更是迅速就拒绝再穿纸尿裤。我顿时觉得自己之前那几次啰嗦的尝试真是没事找事——成长是不可抵挡的过程,揠苗助长不如顺其自然。

 

打断孩子的不仅有把尿问题。还有很多类似的生活问题。比如喝水吃东西。我见到很多家长,都会在孩子专心玩耍时追着喂吃喂喝。我总觉得,现在的孩子,吃喝根本不是问题,所以何必用这种事情打断孩子的兴致呢?即便是喝水,我也会根据孩子当时的状态决定。哪怕是觉得似乎已经半小时没喝水了,假如孩子特别投入,我也会延长一些时间,然后在某个比较合适的时候(比如孩子翻页,换画笔,或者换游戏项目的间隙)让孩子集中喝很多。

 

在我家里,吃饭是有准确时间,不会因为某个人而延长。有时候秧秧玩儿的兴起,会告诉我她不想吃饭。那我就会告诉她:没问题,你不饿是可以不吃的。但你要知道,这顿不吃,下顿就是晚上了。因为兑现过一次,把秧秧饿得哇哇哭,所以秧秧再也没有因为玩儿拒绝过吃饭。有时候她会匆匆跑来,快快地把饭吃完,然后又跑回去玩儿。

 

第二,给孩子一些自己的空间。

独立玩耍是非常好的培养专注力的方式,因为独立玩耍的内容是孩子自己选择的,而人总是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更有专注力。常遇到家长说“我家孩子怎么不能自己玩儿呢?”,这问题如果细细探讨,估计又得好几篇博客了。简而言之,我觉得孩子不能独立玩耍,比较主要的原因有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依赖性强。

 

我在家里给秧秧布置了一个游戏区,里面的东西都是非常安全的。当秧秧在这个安全的区域独立玩耍时,我可以比较放心地在旁边安安静静地做事。有时候是在同一间屋子里做家务,有时候把笔记本搬过来一边看着她一边工作,有时候会坐在旁边的沙发上看书。这样既减轻了我的负担,让我获得一些自由,更重要的是避免了我盯着她玩耍的状态。因为父母如果总盯着孩子,既容易让孩子分散注意力,也容易不由自主地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干涉或者影响。

 

秧秧在独立玩耍的时候,只要是安全的行为,我就随她去。有时候她会很费力的把一个大玩具装进一个小袋子,我也绝对不会在这时候指出她在做一件愚蠢的事情。因为我的经验是自己获得的经验比别人告知的更理解深刻并且很难忘记。当百般努力仍不能完成预定目标之后,急性子的秧秧就会嚎啕大哭或者气的直跺脚,这时候我会问她:需要妈妈帮忙吗?她如果说需要,我就给她解释容器和容量的关系(大玩具不能装进小袋子里)她可以换个大袋子,也可以换个小玩具,或者干脆玩儿别的。

 

她如果说不需要,我就尊重她的意见,让她继续尝试,直到她彻底意识到这件事不可能为止。

 

所以,给孩子独立玩耍的空间,需要一个安全的地点(避免孩子因为安全问题被不断提醒和打断),一个轻松的氛围(父母不要紧盯着孩子那些安全但只是看似不合理的举动),一个开放的心态(要相信事实是最好的老师,不要企图以成年人的经验来干涉孩子)。

 

第三:我专注所以你专注

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如果有问题,父母应该先审视一下自己,看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问题。如果父母每天生活不规律,那孩子不规律的可能性就很大。父母每天开着电视,就不要为自己孩子爱看电视而迷惑不解。在专注力的问题上,父母的专注力也会影响到孩子。

 

在我家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每个人也要尊重别人的专注。比如我开车时,就告诉秧秧,这时候你不要和妈妈讲话,因为妈妈要专心开车,不专心会撞到别的车。我做饭的时候,秧秧进厨房,我会给她一个小凳子,让她站在上面看,或者把洗完的菜递给她,让她放进沥水筐里。但不允许她多话和动别的东西。我的理由是:妈妈要专心做饭,否则会做错,或者会用刀切到手。

 

有时候我和秧爹聊天,秧秧会嫌我们吵到她。我们也会尊重她的意见,停止正在讨论的话题。秧秧专心玩耍的时候,秧爹有时候会看球赛,我就会要求他把声音减小,尽量不要让屋子里处于一个嘈杂的状态。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这一条在任何教育里都适用。父母每天盯着孩子,所有的注意力都在不断随着孩子的行动转变,孩子就不能看到父母为事情专注的样子,只觉得父母每天都在唠唠叨叨大惊小怪。

 

第四:少就是多

秧秧很小的时候,因为实在太粘人太爱哭,再加上我坚持母乳喂养,每天都睡眠不足心情烦躁。有阵子我就让秧秧待在围栏高高的小床里,然后放一两个玩具给她,自己躺在大床上迅速睡个几分钟。一开始秧秧总哭闹,但随即她很快就喜欢在小床里玩那一两样玩具,甚至有阵子会入神地开始研究品拼插。所以她果然很早就能够独立玩拼插玩具,也是我那时候的这个习惯给逼出来的。

 

父母带孩子出去玩儿,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企图让孩子更多体验项目,以值回票价。至少一开始我就是这个心态。花钱费力带她去了某处,她只盯着脚下的一棵草看半天,顿时觉得自己跋山涉水花钱出力实在太不值了。但很快我就换了个思路:带孩子出去玩儿就是要开心,只要开心了,就此行不虚。

 

后来再带秧秧出去,我就把钱这件事忘记了——告诉自己反正已经花出去了。她如果愿意在宾馆待着,那就待着。如果在昂贵的游乐场她只玩一个项目,那就她高兴就好。只有在她玩儿了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时,我在会在喝水的间歇对她说:还有几个好玩的地方,你要不要去看看?

 

现在,秧秧能够很好的权衡游玩的时间和项目,她会非常投入地在某处玩儿很长时间后动对我说:今天是不是一天都玩儿沙子?还去别的地方吗?

 

当然了,如果真的是很大的孩子,明显表现出专注力的匮乏,那么家长也可以去儿科医院检查一下是不是有多动症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这种状况并不多。这一篇是一位朋友“点菜”后交的功课,其实我并没有很高深和专业的育儿理论。但我坚信,世间大部分问题,总是可以通过观察——分析——解决这个步骤来搞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