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洋食品“质量门”频发,你还在盲目消费洋品牌吗?

(2014-08-25 15:28:42)
标签:

洋品牌

亨氏

婴幼儿食品

原料

洋食品

洋食品在我国向来受欢迎,特别是在关系宝宝健康和家庭幸福的婴幼儿食品上,相信大部分家长都更愿意花大钱购买洋品牌,认为“进口一定超越国产”。然而事实上,近年来无论是洋奶粉还是洋快餐的表现都令人跌破眼镜,频曝“质量门”——恒天然乳粉受肉毒杆菌污染;必胜客、肯德基等洋快餐被曝使用过期劣质肉;雀巢、喜宝等婴幼儿食品被曝光砷、镉等元素超标……而8月15日,在国内畅销多年的美国亨氏又爆出四批次营养米粉产品严重铅超标,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是时候理智面对一切了。

http://s6/mw690/002lUIEMgy6LwkBLhxb25&690

将问题推脱给原料供应商?这不是藉口!

亨氏米粉铅超标事件,伤害的不仅是亨氏自己的品牌声誉,还有中国消费者对洋品牌食品企业的信任。然而令人更加气愤的是,面对消费者的质疑,亨氏却将铅超标的责任归结为原料供应商,始终没有自省自己的过失。在事件发生后5天,亨氏仅宣布开通400电话办理退货、退款等事宜,然而众多消费者反应拨打该电话一直都是无人接听的状态。

个人认为,即使问题出现在供应商的原料上,但是亨氏作为一个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对于原材料的把关不严以及产品检测不到位应该负主要责任,这完全是当今外资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极大漏洞的最佳说明,绝不能简单将问题归结于供应商。

你不知道的真相:洋品牌供应链漏洞远高于国产品牌!

面对一些洋品牌的官方说辞,我们消费者更应保持头脑清晰。很多家长认为国产婴幼儿食品问题较多,不敢放心购买,殊不知那只是个别国产小企业现象,其实在供应链管理上,洋品牌的漏洞要远高于国产品牌,福喜事件、亨氏事件等都是供应链漏洞的典型代表。

据我所知,由于早期我国食品安全的法规还不够完善,大部分进口婴幼儿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时都会通过钻法律法规的空子来谋取私利。特别是在原料的采购上,外资企业往往为了节约成本就采用从国内的代理加工厂收购原料,然后由生产工厂进行代理后期加工的方式,原料环节和生产环节脱轨,质检流程也无法形成一致,委托第三方生产、检测,这样的食品安全自然问题多多。

反观国产品牌,近几年来由于国内质检体系监管越来越严格,在高压政策下立求生存的国产食品企业反而更有竞争和安全意识。诸多大型国产食品品牌都拥有更为成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农夫山泉等优质矿泉水企业开始开辟高端水战略,水源地建工厂的模式在全球都有良好口碑;优质国产婴幼儿食品企业的代表圣元集团,最近也宣布在位于中国东北部的名山农场拥有了独家大米种植基地,有模有样得从事起了绿色大米“耕种”活儿,自己种植、加工、监控婴幼儿米粉产品的原料,以求100%堵住供应链的安全漏洞,那些推脱说“问题出在供应商”的外资品牌们难道就不能像圣元这样舍弃掉短暂的眼前利益,在原料渠道上多投入一些吗?

当然,消费者在选择国产品牌时,也要仔细加以辨别,避免选择那些不知名的品牌,而是尽量选择实力雄厚,在国内拥有比外资企业更丰富资源背景的国际型民族企业,这样的企业对原料的把控往往更为精准,比如购买乳制品,拥有品牌多年累积下来的质检体系优势的伊利会是国人的优质选择;而购买婴幼儿食品时,拥有完整的一体式把控质检系统、丰富的渠道资源和对原料把控能力的圣元也是值得信赖的典型……优质国产品牌选择众多,而有着严重安全漏洞的进口品牌也不在少数,公平看待,理智舍取,做一个不盲目消费的聪明消费者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