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牍国粹 力主申遗 ---致网上来访诸君书札之十四(下)
标签:
尺牍博文 |
尺牍国粹
http://s11/mw690/807d2facxccdd0bffdc4a&690
http://s8/mw690/807d2facxccdd0d0c5517&690
http://s13/mw690/807d2facxccdd0e15e06c&690
http://s3/mw690/807d2facxccdd0f54a522&690
http://s15/mw690/807d2facxccdd1068fd1e&690
http://s13/mw690/807d2facxccdd1175386c&690
http://s6/mw690/807d2facxccdd129a04c5&690
http://s1/mw690/807d2facxccdd13bdeab0&690
http://s16/mw690/807d2facxccdd14b1938f&690
http://s5/mw690/807d2facxccdd16011a24&690
http://s5/mw690/807d2facxccdd17332504&690
http://s11/mw690/807d2facxccdd18f9ef0a&690
http://s1/mw690/807d2facxccdd1a0a8030&690
http://s16/mw690/807d2facxccdd1b453b6f&690
http://s8/mw690/807d2facxccdd1c0a18c7&690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的一种传统艺术。书法意即法书,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而尺牍作为私人书信,是人们言事、言情、言理的书面交流形式和信息传达的重要媒介,运用尺牍当然要提笔挥毫进行书写,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尺牍的确为历代的文人雅士提供了一个“达情愫,通款曲,陈事理,寓箴规”的交流平台,一个尽情泼墨、自由挥毫的书法园地,这部分文人尺牍从书写技能看,自然应属书法范畴之内,而且有许多绝代文豪、如椽大笔留下了不少光芒璀璨、价值连城的尺牍墨宝、书法珠玉,具有尺牍文化中一个方面的典型代表意义。但相比较尺牍文化的总体而言,那数量也不过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从古至今,在那浩如烟海的尺牍简札中,绝大部分属于“述往返之情,通温凉之信”的平民尺牍,这些拙朴世俗的平民间的家书友信,都是书法艺术品?提笔修书就是书法?不能称其为书法的书信就不是尺牍?即或是那些流传至今的巨擘泰斗的尺牍鸿篇,很可能又是书法艺术精品,但谁又见过他们的手迹?许多尺牍光耀千秋是因为它们在文学、史学、哲学上的非凡意义还是书法艺术审美的巨大价值?如前文提到的诸葛亮、司马迁等人的尺牍作品,答案不是再清楚不过的吗?在尺牍的巨大宝库中,除少数具有辉煌的文学、史学和书法价值外,它真正特有的功能和价值还在于它是信息流通的书面载体,是维系亲情的纽带,是增进友谊的桥梁,是弘扬道德的黄钟。二千多年厚重的尺牍文化对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交流,情操的培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看来,尺牍与书法关联密切,部分尺牍也是书法作品,甚至堪称书法艺术精品,但书法不能涵盖尺牍,包容尺牍,代替尺牍。
纵观尺牍,从古到今,从形式到内容,从功能到价值,说它是书法?非也!是应用文?非也!是民间文学?非也!是纯文学?非也!是技艺?亦非也!尺牍就是尺牍!它是多种文化形式的集中体现,是人的情感、事物和信息的综合载体。在中国,它史之长,用之广,受之众,容之大,涵之厚,情之重,艺之美,操之易,费之廉,总体上都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本人力主应将尺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单独立项,进行考察评审,列入名录加以保护和传承!为此我去年曾两度给有关文化主管部门去信,建议将尺牍申遗,但时至今日,除一次电话告知等待专家研究外,便一直在敬候卓裁、等待明确答复!
尺牍乃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炎黄子孙世代传承的文化瑰宝。难道我们不应该倍加珍惜、小心呵护、让其继承延续下去吗?难道可以将其束之高阁、置若罔闻、终至消失殆尽吗?据说在日本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日本人一直把古汉语视为大和民族的文化命脉,中国传统文化巳经不在中国,而是转移到了日本。这种观点虽然荒谬,但从一个侧面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难道不应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吗?
虽然尺牍现在已成了孤寂飘零的明日黄花,但谁又能漠视它昔日的辉煌?谁又能低估它潜在的价值?人的情感是永恒的,它是情感的一种寄托;文化是长存的,它是文化的一种表现。一朝有了国家的保护和倡导,尺牍就必然会和其他书信一起,召唤她那散落天涯的游子重新归来,与之携手倾诉衷曲,再谱华彩乐章!
笔者学疏才浅,人微言轻,但为了不让尺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甘心为这一文化瑰宝的顺利传承略尽绵薄之力,愿充当一名马前之卒,铺路之人,故决心在网坛开博,独辟蹊径,自树一帜,采取尺牍加释的形式,与诸君议事抒情,畅叙衷肠,藉以传播尺牍文化。同时也热切希望,各级文化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采取适当措施在广大青少年中普教一些尺牍的常识,让他们也提起笔来,按照传统格式,给他们的亲友也修修八行书信,以增进人们之间的亲情友情,让尺牍得以继承并发扬光大!
管窥蠡测,瓮天小見。微末之言,斗胆直谏。倘蒙鉴纳,腑篆心铭。肃此布怀,不胜盼祷!
大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