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落梅如雨
落梅如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75
  • 关注人气:2,0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也是病梅》谈到人才培养

(2012-06-13 00:47:42)
标签:

高考

教育制度

分类: 美丽心情(随笔)

    今年国内高考过去了,媒体谈论高考的热潮还在继续。多少孩子的终身似乎就被这一考定下来。想到当年,自己也是颤颤巍巍走过独木桥,多少年后还做着高考落榜的噩梦,夜半惊魂,可见心里阴影颇深。在中学周记本翻到这篇命题作文,读来感觉居然还不太过时,誊下来,应个景儿。

 

                                 从《也是病梅》谈到人才培养

    读了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深感梅被“斫其正,养其旁枝, 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正,遏其生气”之可悲,为病梅鸣不平。想不到,在《讽刺与幽默》画刊上又看到一幅漫画: 在三个大小一致的花盆中,栽着三株被修剪得一般齐的梅桩,被绳子捆绑着的笔直的枝杆上,竟找不到一根斜枝,如同一个模子里压出来似的。花盆的一旁,放着一大团绳子,一把剪刀和剪落得花枝。标题是《也是病梅》,点题点得多好啊。好就好在一个“也”字上。 自然多姿的梅枝被扭曲得“曲”,“欹”,“疏”,固然是病梅,然而,格调一律,没有旁枝斜逸的梅,不也是病梅吗?

 

    由此我想到我们的教育事业。一个孩子就如一株多姿的梅树,当他一跨进幼儿园,就开始了“  正规化”的教育,在幼儿园阿姨“好乖乖, 要做听话的好孩子”的声声教诲和叮嘱中逐步升入小学,更是钻进了预先制定好的模子中。整天在题海中,在做不完的作业中奋战,灵感,好奇心都被磨灭,书包在增重,课本知识在增加,背在变驼,眼镜片在增厚。小学毕业,升入初中,高中,大学,同样是在进行着“整形”,“修枝”的过程。大学毕业了, 一盆盆按照规定模式生长着的梅树也长成了,被分送到不同的岗位上。但他们却只会按照书本去生搬硬套,只会传达照搬领导的意图,没有创造力,没有开拓能力,更谈不上去革新,去改造旧的不合理制度了。国家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却培养出这些病梅,真是令人痛心。

 

    据说,有一个中国中学生, 转到日本以后,数学,英语等学习科目门门优秀,领先。然而一丢开课本后,日本的学生不论是琴棋书画,还是打球跑步等体育项目,样样拿得起。而我们这位中学生,只有干瞪眼的份,连最简单的识谱都一窍不通 (现在学琴的孩子多了,这个应该有很大改变),可悲矣。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方法所教出来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有些甚至连最简单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说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应该是教育中的失误之一吧。可见, 我们的教育确实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了。

 

     记得小时候曾听过一则笑话,掌管人们衣食住行的土地老儿,觉得人们的高矮胖瘦差异实在太大,要制出不同型号的衣物实在太麻烦。于是他就捏了许多大小相同的,没有底的大泥瓮,把刚出生的婴儿都塞进去,他想这样长成的人高矮胖瘦都相同,不就省却了许多麻烦。没想到,那些婴儿却仍然按照原来的样子长,有的瘦高个,头和脚都伸出了泥瓮,有的矮胖子都缩在泥瓮里,世上的人照样是高的高,矮的矮,胖的胖,瘦的瘦,土地老儿也是枉费心机。

 

    因此, 奉劝世人,切莫做那土地老儿,更不要做那修剪病梅的人,泥瓮,绳子和剪刀,只能扼杀人才,只能制造出于国于民毫无用处的庸才。在各方面都接受教育,全面发展的人,才能真正成为我们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有用之才。

 

    (本文为开头一段为原题给出,要求接着把文章写完 1989.10.23.)

 

    今天读到博友居山听海 的文章 《脑瘫的教育——向高考发问》 深有同感和触动,附在这里,以示支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f7622dd01014s5t.html 

 

     落梅 :  "祖国需要成千上万的有智慧的建设人才。我们的未来需要健康的人格,自主精神和改变的力量! " 写得好! 刚刚考完,就有年轻的生命自杀,很令人痛心。这样教育制度下出来的高分低心理素质,低创新能力, 没有独立人格,缺乏爱心的"人才",让人对未来感觉很无望。

     居山听海 : 所以忧心,所以疾呼!谢谢好友支持!


     落梅 : "有泪就说明曾经的努力。孩子别哭,高考证明不了你的能力!" 这句话读了让人心疼,可怜的孩子们,都是这个脑瘫教育体制的牺牲品,包括可怜的父母们。
      居山听海 :落梅直率。说得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