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长度对寿命的影响
标签:
端粒寿命衰老健康杂谈 |
分类: 健康 |
端粒是生物染色体DNA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它是由简单的DNA高度重复序列组成的,就像DNA的帽子,简而言之,端粒的作用是防止染色体受到磨损,保护染色体结构和DNA遗传信息完整。人体细胞的每次分裂,都会导致端粒长度的缩短,当端粒消耗殆尽,染色体就会解构,细胞也就随之死亡。
研究认为,每个人的寿命长短都和他出生时的染色体“端粒”长短有关。端粒较长的人,寿命也较长;而端粒较短的人,寿命就会相对缩短。DNA中的遗传信息能直接决定人的寿命,而生命早期端粒的长短也是决定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对人类出生时端粒长度对个体寿命影响的研究受到多方面的限制,特别是人类属于长寿物种,研究这种关系就受到生存时间长度的制约。到目前为止,数据都限于简单比较不同年龄段人群与不同年龄段人群端粒长度的关系。从生命早期跟踪端粒长度,直到整个生命期间(lifespan)的与寿命相关改变的数据一直缺乏。

在对野生欧洲獾的研究中也发现,生命早期端粒长度和端粒改变率,可以预测獾到成年期的存活率和寿命。端粒长度在獾前38个月的生存期中观察到有均匀性缩短,此后的端粒缩减就没有显著的规律性。研究还观察到也有獾个体内平均端粒长度增加的现象,提示端粒长度在成年期的多样性改变。端粒长度在獾的不同群中有明显不同,说明生命早期的生活环境和各自的遗传因素产生了影响效应。这些结果也表明端粒长度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衰老生物标志物,对端粒长度和变化率的动态观察,可反映出生命早期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压力对个体生命过程产生的短期性和持久性影响。
研究人员也认为,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如果缺乏对身体保护的关注和投入,尤其会影响晚年生活的操作和质量。而早期生命中的诸多因素往往与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前景密切有关。对端粒的深入研究,将进一步了解有关生命早期和生命后期的各自特征和生理机制,为生物体一生的发育生长过程权衡利弊制定措施,达到提高人类个体整个生存过程中的健康生活质量的目的。
1.
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