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正教--中欧行(三十四)

标签:
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莫 |
分类: 旅游 |
东正教(Eastern
Orthodox
Church),又称正教会或正统教会,是基督教的主要宗派之一,是指依循由东罗马帝国所流传下来的基督教传统的教会。它是与天主教、基督新教并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目前也是第二大教派,信徒主要分布在希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东欧国家。“正教”的希腊语(Orthodxia)意思是正统。与天主教不同,正教由一些被称为“自主教会”或“自治教会”的地方教会组成,这些教会彼此独立,但却有着共同的信仰。
1053年,君士坦丁堡牧首马格尔.赛鲁拉留斯(Michael
Cerularius)指责罗马教宗篡改圣经内容以及教义,以各种礼仪问题质问罗马,如安息日斋戒问题、四旬大斋期不唱阿肋路亚等等。
1054年教皇良九世派了红衣主教亨拜(Humbert)至东罗马协调,但随即双方谈判失败,亨拜大怒,取出了教皇的敕书,把赛鲁拉留斯破门(逐出教会)。赛鲁拉留斯也不甘示弱,当众把教皇送来的敕书点火烧了,也宣布把罗马教皇破门。史称“东西教会大分裂”。标志着基督教正式分裂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东正教)。
一般来说,东正教派的神学和对于经卷的解释都是遵循基督教兴起初期所传下来的典范。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要继续和延续基督传给他最初使徒,以及使徒传给早期教会僧侣的神学和信仰。神学上的创新往往带来质疑;如果一个意见真的和最初的教会所教导的不同的话,那么这意见很可能被视为异端邪说。然而进一步的详细解说传统神学是可以被接受的。
在拜占庭教堂里,内部的陈设和布置,通常有一屏风将至圣所与教堂中殿隔开。祭坛前方有一大门,两边各有一小门。门和屏风上绘有精致的圣经故事、人物、天使长等圣画像。圣像崇拜虽在圣像破坏运动中受到攻击,被定为异端,但几经反复,787年尼西亚公会议终于宣布废除圣像崇拜的法令为异端。这一决定被以后的东正教奉为信条。其教义基础是:由于上帝在耶稣基督身上采取物质形象,他也能在画像中表现出来;圣像是一种象征性而非现实性的艺术,是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教会的神学思想和表明上帝启示的重要形式,同时也展示了基督教奥秘的形象化的历史。
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后,拜占庭教堂的建筑艺术对俄罗斯正教会产生了极大影响,圣索菲亚大堂成了俄罗斯正教教堂建筑的楷模。但在教堂内部的陈设方面,俄罗斯正教具有独特的风格。其典型的布置是:在祭坛处布置有许多圣画像,上绘东正教崇仰的圣人、圣徒等。
东正教反对天主教会倡导的“所有神职人员均需独身”,其神职人员分为出家、在家两个系统。结婚的在家者可成为诵经士、副辅祭、辅祭、大辅祭、司祭、大司祭,出家修行者,可成为修士、修士辅祭、修士大辅祭、修士司祭、修士大司祭、主教、大主教、督主教(牧首派驻国外教区的代表)、都主教、牧首。
俄罗斯全国约有56%的国民信奉东正教,东正教不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社会影响上,都属于全国第一大宗教。它由128个主教区组成,共管辖1.9万个教区和480所修道院。东正教会还建立了完备的神学教育体系,它拥有神学院5所,附属神学中学26所,教区神职中学29所
。俄罗斯的东正教徒遍布全国89个行政主体。
东正教与天主教的不同:
(1)经典:
东正教除《圣经》(新旧约)外,还包括《圣传》(即前七次基督教大公会议决议)、《尼西亚信经》教父亚大纳西、大巴西勒、金口约翰等人的著作和神学家格列高利等人的作品;
而天主教的经典则主要是《圣经》。
(2)教义:
东正教主张圣灵只来自圣父,不同意天主教关于圣灵既来自圣父又来自圣子之说。
否认天主教关于教皇“永无谬误”、永远正确。
(3)宗教仪式:
东正教教士衣着与天主教不同,东正教主教头戴圆筒帽,身穿银白色或黑神袍,胸挂圣像,手持权杖;天主教主教则头戴瓜子帽或四角帽,身着金黄色长袍,胸挂十字架,手戴权戒。
祷告时,东正教除使用希腊语言外,许可使用地方民族语言,如斯拉夫语言;
天主教则在长期内只能使用拉丁语言。
洗礼时,东正教采用浸水式;而天主教刚采用注水式。
东正教的坚振礼在婴儿受洗后不久举行;而天主教则在婴儿长到七至八岁时进行。
在圣餐礼上,东正教徒是饼酒同领;而天主教规定,只有神职人员才能饼酒同领,平信徒只能领饼。
东正教准许除主教以外的一切神职人员结婚、离婚、再婚;
而天主教则规定,一切神职人员不能结婚,强调独身主义和禁欲主义。
(4)宗教节日:
东正教的一些大的节日与天主教节日大体相同,只是称谓不同。
如:东正教的主降生节,天主教称耶稣圣诞瞻礼;
(5)神品:
基督教会的最初神品只有副助祭(副执事)、助祭(执事)和司祭(神父、主教)三个品位。
基督教会分裂后,东正教会实行牧首制,牧首制确立后,神品分为黑白两种:
黑神品有修土、修士辅祭、修士大辅祭、修士司祭、修士大司祭、主教、大主教、督主教(牧首派驻国外教区的代表)、都主教、牧首;
白神品有诵经士、副辅祭、辅祭、大辅祭、司祭、大司祭、司祭长等。
天主教会的神品分七品:
司门员(一品)、诵经员(二品)、驱魔员(三品)、襄礼员(四品)、副助祭(五品)、助祭(六品)和主教(七品)。
前四品为低级神品,后三品为高级神品。
罗马教廷制进一步发展后,主教品位又分为教皇、枢机主教(红衣主教)、宗主教、大主教和一般主教。
(6)教历:
东正教使用儒略历法,它是公历的前身。
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对之进行了改革,于1582年公布新历法,称为格列历法。
此历法后来被多数国家采用,被认为公历。天主教会自那时起一直采用格列历。
(7)教堂式样:
东正教堂的建筑式样多为拜占庭式,或斯拉夫式。
拜占庭式教堂如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教堂;
斯拉夫式教堂如莫斯科红场的瓦西里升天大堂。
天主教堂则多为罗马式或哥特式。
罗马式教堂如梵蒂冈的圣彼得大堂;
哥特式教堂如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
分枝:从教会历史看,原本是合一的教会,在历史中有二次大分裂:公元1054年,合一的教会分成二个教会:东方教会和西方教会。东方教会,史称希腊公教会或东正教;西方教会,史称拉丁公教会或罗马公教会。东西方教会在信仰根源上,可说完全相同,而在表达信仰及敬礼上,却有各自的特色;在教会行政上,各自分治,东正教由其首席教长以象征性领导,罗马公教会由教宗以实质性领导。为辨别这两个公教会,一般称希腊教会为东正教(ORTHODOX),称罗马公教会为
( CATHOLIC中译:天主教 )。
16世纪从罗马公教会再分枝的基督教,主要有四个教派:
(1)路德教派 (信义宗) LUTHERAN CHURCH ———— 1517年
——重洗派 ANABAPTISTS —————————— 1534年
—士文克特派 SCHWENKFELDAINS ————— 1539年
——门诺会 MENNONITES. —————————— 1545年
(2)慈运理派 ZWINGLIANISM. —————————— 1523年
——清教派 PURITANS. ———————————— 1559年
——公理宗教会CONGREGATIONAL —————— 1581年
3)圣公会 ANGLICANM CHURCH ————————— 1534年
(4)长老会 PRESBYTERIAN ——————————— 1537年
——加尔文派 CALVINISM +————————— 1541年
以上(1)至(4)教派,一般称为基督教。这四大教派可说是后来400多个基督教派的源流。其中圣公会因延续宗徒的「主教」品位,因此,圣公会在信仰、圣事礼仪、行政体制,都与罗马公教会相近。罗马公教会在16世纪——明朝末年,由罗明坚和利玛窦,二位传道士来到中国后,他们在1583年,把罗马公教会CATHOLIC CHURCH 以中文译用「天主教」,以别基督教在中国译用的「基督教」。
以下只分述初期基督教在16世纪从天主教分枝后的同与异:二至七项
二.基本信仰:两教信仰渊源、圣经数目、讲解圣经、基本信仰、人得永生、之同与异 。
1.信仰渊源:两教都根据圣经——旧约和新约:上主对人的启示,人对上主启示的回应。天主教信从圣经,也信从圣传,即宗徒及历代教会的传承。基督教只信圣经不信圣传。
2.圣经数目:天主教圣经—旧约46卷.新约27卷.合计73卷。 基督教圣经—旧约39卷.新约27卷.合计66卷。 基督教旧约少7卷:多、友、巴、智、德、加上、加下。因为这7卷旧约是用希腊文写成,其中加下12:38-45为亡者献祭,涉及炼狱的存在,因此,这7卷旧约,不被基督教承认为圣经。
3.讲解圣经:天主教强调全球统一的圣统制,由圣职人员依照训导权核准的圣经注解,讲解圣经;基督教强调地方教会及每人直接由圣灵指引,信友可自由讲解圣经。
4.基本信仰:两教根据圣经共同的基本信仰包括:(1)信拜唯一至爱的上主(2)信传上主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3)信传上主一体三位在耶稣身上救赎人类,死亡及复活(4)信传圣灵(神)恩赐信从圣子耶稣的人,获得永生、肉身复活,共享天国荣福。
5.人得永生:天主教强调,信望爱三德,是人得永生的必要条件;相信有赏善罚恶的天堂、炼狱、地狱。基督教强调,信耶稣必得永生——因信成义,不靠人的行为;相信有赏善罚恶的天堂、地狱、无炼狱。
三.基本敬礼:两教敬拜上主、敬礼圣贤、圣事祈祷、之同与异
1.敬拜上主:两教在礼仪祈祷时,都共同「敬拜」唯一上主一体三位,及天人的中保耶稣基督。
2.敬礼圣贤:天主教「敬礼」圣贤包括:圣母、天使、圣人、圣女、人类历史中的圣贤,祖先;并绘制有形象的耶稣,圣贤和祖先的牌位,表达敬意、效法善行、彼此相通、请求转祷上主.基督教依照旧约禁拜偶像(申5:6-10),只以耶稣为天人中保,不敬礼圣贤、祖先。
3.圣事祈祷:天主教有七件圣事礼仪,即圣洗、坚振、圣体、告解、圣职、病老傅油、婚姻.以弥撒感恩祭典为中心,全球有统一的团体祈祷经文,也有地方教会自行编用的祈祷经文。基督教各教派都有圣洗圣事,而无弥撒圣祭、也无其它圣事;圣餐(圣体)也只是纪念主耶稣的最后晚餐;团体祈祷,注重读圣经、讲道,献唱圣诗、祈祷。
四.基本伦理:两教都强调该遵行上主十诫,并以主耶稣所教导的:「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你们一样」为互爱的准则。
五.传道使命:天主教较注重普世教会及用天主教教理传道,推展修会男女会士到世界各地传道、建立教会;地方教会则由圣职人员负责牧灵工作;而忽略信友的传道使命。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 ) 重视地方教会,并积极推动信友传道的意识及传道工作,并以当地文化传道建立地方教会。基督教开始就以信徒和地方教会为主体,注重信徒直接用圣经传道及扩展地方教会。而较忽视当地文化。
六.行政组织:天主教注重从上治下的圣统制,以教宗治理普世教会。以教区主教治理地方教会。
基督教以信徒和地方教会为主体,由信徒选出的「长老团」,集体治理其地方教会。
七.主内合一:自16世纪基督教从天主教分离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基督教分枝有数百教派,但在基本信仰上,天主教与基督教各派,可说在主内同根、大同小异。
合一的宗旨:本着天主是爱,凡是包容凡是相信 “所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哲理虽异,目标则一。每一种宗教都强调人类的改善、爱心 、尊重他人和分担他人的痛苦。在这方面,各种教的看法和目标都大致相同。”。有了众多的共同点各宗教都在努力实现同归一牧同属一栈的理想,基督教为了促进各教派的交流共融,设立了「普世基督教协会」;天主教召开梵二大公会议,除了革新整体教会,并以大公主义法令,从彼此的共同点交谈,合作促进所有基督徒合一;梵二后,也设立基督徒合一秘书处,积极推动与基督教兄弟姊妹互访交流、共同祈祷。
基督宗教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基督新教在中国被错误的简称成了基督教)
天主教是天主耶稣传下来的教会,新教是一个叫马丁 路德的神父传下来的.
新教的圣经是通过英文版圣经翻译的(英文版圣经是通过什么语言版本翻译的就不知道了,很可能是通过拉丁文版翻译的),而天主教圣经是通过拉丁文版圣经翻译过来的并通过了教会的审核。
天主教有七件圣事,而新教只有一件半(他们的圣餐圣事不承认主耶稣的临在)。
基督新教教堂和天主教教堂的不同 :
天主教堂堂内两侧有宗徒像和十四处苦路。基督新教教堂没有。
天主教堂有华丽的祭台,基督新教教堂没有。(新教教堂很像礼堂)。
天主教堂院内有圣母山,基督新教教堂没有。
基督新教(Protestantism)是由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会和基督徒形成的一系列新宗派的统称,简称新教,或译为更正教、反对教,也经常被直接称为基督教,是与天主教、东正教并列,为广义上的基督宗教的三大派别之一。
新教是由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会和基督徒形成的一系列新宗派的统称。词源来自德语的“Protestanten”(抗议者)。原指1529年神圣罗马帝国举行的帝国议会中的少数反对派,该派诸侯对于会议通过支持天主教压制宗教改革运动各派的决议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后即以其泛称宗教改革各新教派。在21世纪全球约有五亿九千万教徒,其中包括北美洲一亿七千万、非洲一亿六千万、欧洲一亿两千万、拉丁美洲七千万、亚洲六千万、大洋洲一千万,约占全球基督徒总数的27%。根据美国政府官方统计,香港约有30多万名新教徒,约占全港人口4%,最大的派别为浸信会。根据中国基督教两会的统计,中国大陆约有9000多万名新教徒。
前一篇:克里姆林宮--中欧行(三十三)
后一篇:莫斯科地铁--中欧行(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