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家岙---浙江摄影之旅(十)

标签:
施家岙嵊州绍兴 |
分类: 旅游 |
施家岙,一个传承了近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一个孕育了中国女子越剧的古村庄。
我们车子停在嵊州甘霖镇施家岙村落剡溪边,先从村外来个素描。静静的溪流绕村而过,施家岙在冬日显得宁静安祥。而在夏日就显热闹,因为剡溪是个漂流的好地方。
来到施家岙,主要想探究这女子越剧的头发源地。行前绍兴的接待朋友说,有特别安排为我们表演一段越剧,而且可以拍摄演员上台前的化妆,大家充满期待,希望能拍几张特写镜头,不过有点失望。我们到了有200年历史,历尽倒塌重修的古戏台,只见一位男演员和一位女演员,素颜家常穿着上台唱了几首越剧,另有一位司琴伴奏。听不懂歌词,但戏台背景后有电动字幕,显出唱词的内容,让听众也能了解。
原先越剧只有男艺人在演唱,而施家岙的女子越剧的发展,有其长远的历史。我们虽对于越剧完全不懂,但既然到了女子越剧的发源地,回来后就从网上多了解一点,也不虚此行。
首先,对岙这个字,不知如何念,也不知其意。查百度:
岙念ao四声,浙江,福建等沿海一带,称山与山之间平地,
多用于地名。而岙与坳的音和意都相同。多认识了一个字。
绍兴女子文戏(越剧)科班。1923年5月在嵊县施家岙村陈明辉家开办。由在沪经商的嵊县人王金水出资,男班艺人金荣水为教师。因系首次举办的女子文戏科班,虽以供膳宿、满师后发给金戒指、旗袍、皮鞋为优惠条件广为招徕,但应召者仍寥寥。历时数月,方招得11至14岁女孩20余名。规定学艺三年,帮师一年,中途不得离班。金荣水和任阿求任教戏师傅。三个月后,在住地“串红台”,为女班首次登台演出。年底,王金水与金荣水率班抵沪,以“绍兴髦儿戏”之名称演于升平歌舞台。因初上舞台,艺技敌不过鼎盛时期的男班,仅演数场,即转至小茶楼演唱。为扭转局面,科班请来京班的王和千教武戏。勉强支撑三个月后,被迫折回嵊县,后流转于嘉兴、绍兴、余姚、慈溪、东阳、天台等地演出。当时,女子演戏被视为“伤风败俗”,屡遭官府禁演、拘捕,故生存艰难,连连亏本。1925年全班转卖给嵊县崇仁人裘光贤。
尔后越剧能如此发展,原来每年的9月27日,在此举办“相约越乡”越剧擂台赛,各地的越剧迷登台亮相切磋交流。有意思的是,来参赛的选手如果是本省的一点不奇,是江浙沪的也丝毫不怪,可要说全国各地都有甚至有专门从内蒙古来的,就有那么点奇怪了,原来通过上世纪八十年代越剧推向全国的活动,个到各处都有越剧迷,所谓星火燎原就是这个意思。比赛完毕,选手们都会有一个参赛证,盖上施家岙的戳儿,好比西天取经成功一般。
施家岙村是女子越剧发源地。1923年农历五月廿六,村民王金水忍痛卖掉祖上留下的10亩良田和准备建房的材料作为资金,创办了越剧史上第一个女子小哥班科班,并培养了以施银花、屠杏花、赵瑞花为代表的一代名伶。之后,越剧日益发展,最终成为全国第二大剧种。
前一篇:祟仁古镇---浙江摄影之旅(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