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温格宫---德国知性之旅(二十二)

标签:
茨温格宫德累斯顿德国旅游 |
分类: 旅游 |
1 茨温格宫
2012年10月23日摄于德累斯顿
《西斯廷圣母》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这幅祭坛画,指定装饰在为纪念教皇西克斯特二世而重建的西斯廷教堂内的礼拜堂里的。最初它被放在教堂的神龛上,至1574年,一直保存在西斯廷教堂里,故得此名。现为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博物馆古代艺术大师馆收藏。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于1512年到1513年间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制的作品,长2.65米,宽近2米,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这幅作品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圣母决心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送她而来。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诚地迎圣母驾临人间。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代表着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
这幅画中的圣母被世人认为是圣母画中的绝品,画中的圣母一扫中世纪以来的圣母像中那种冰冷、僵硬、不可亲近的模样,将圣母描绘成一个美丽、温柔、充满母性的意大利平民妇女,她的脸上洋溢着坦然的骄傲;为自己手中怀抱着的基督,她的脸上又洋溢着深厚的带有牺牲精神的母爱,因为她将要把心爱的儿子奉献给人世。
这座处于易北河畔的巴洛克式建筑,始建于18世纪初,奥古斯特二世是将它比照壮观的凡尔赛宫来建的,于是它的容貌就是四周围合高楼,中央花园庭院。这位毕生都在追逐着强权与女色的帝王,将自己的婚礼放在了茨温格宫落成的那天。再后来,奥古斯特二世去世,随着它外围森佩尔歌剧院和宫殿广场的兴建,茨温格宫收敛了王室盛会场所的功能,而默默转与德累斯顿其它大型古老建筑一样,在1945年的大轰炸中,茨温格宫也被夷为平地。战后,它从市民投票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先重建的项目,18年后的1963年,茨温格宫从一地砖瓦中重生,轰炸前被转移走的藏品重新回归。从此,它正式以一座收藏着古代大画师作品的大画廊的模样出现在世人面前。美术馆。
走进茨温格宫,最宽阔的中央花园被草坪切割成花草的几何造型,红色的砂土围绕着喷泉,空气中散氲开精致典雅的气息。四周的二层围廊式建筑既统一又各不相同,但都相连在一起,通过二层的平台可以自由通行。
宫内入口处是早期大师美术馆,内珍藏着拉斐尔的著名画作《西斯廷圣母》,旁边是瓷器馆、钟表馆以及其他诸馆,除了这些需要单付费参观的博物馆,茨温格宫是免费的,并且可以到达任何看得见的露天地方。市民可以随意到此纳凉、游览或是小憩,花园避阴处还有许多椅子供使用,而那些在旁边的森佩尔歌剧院里无法排上日程的演出也可能在这里免费供市民观赏。
尽管茨温格宫已担当起德累斯顿残存下的文化遗产的绝对主角,但它却以一种平和的姿态重生,这反倒是一种难得的高尚,令走进它的每个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