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诗刊五周年李商雨发言
(2023-05-09 11:41:28)分类: 分行打油 |
||在“《风》诗刊五周年分享会”上说几句话/李商雨2017年,当时我在外地读书。有一天风儿跟我说,想要做一个民刊。我听了之后觉得很好,就很支持。但这种支持,我无法落实到经济层面。做刊物需要钱,我手头没钱,还要养家,所以我就决定不参加了。但风儿说,钱不是问题,我没有钱的话,其他朋友可以一起平摊一下。我那时候觉得很难为情,但如果不参加的话,也说不过去,我想,就算给即将创办的这个刊物做义工吧,没钱就出点力。之后就有了这个“风诗刊”。时间过得很快,这都五年了。这其间经历了三年疫情,社会上很多人遇到了不少困难。当然我们也受到了这个疫情的影响。春节前,风儿说,这次做两期。在这非常困难的时期,这样坚持,真的很不容易,打心里我对风儿的这种坚持很感动。我希望“风诗刊”一直坚持下去,走得更远。今天是“风诗刊”的五周年分享会,作为一个民刊,它无疑已经非常优秀了。这几年,“风诗刊”像蒲公英一样,飘到天涯海角。遇到“风诗刊”的人,都是她的有缘人。希望“风诗刊”能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到达更多的读者手里。由“风诗刊”我想到民刊。民刊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在前苏联时期,也有很多民刊,《今天》其实就是受到前苏联文学的影响而出现的。在一百年前,前苏联把地下刊物叫做“萨米兹达特”,意思就是非公开出版物。在中国的80年代,出现大量的民刊,也都是非公开出版物,仅用于交流。但它们对中国当代的先锋诗歌产生的影响大到难以估量。我直到90年代中期上大学的时候,通过文学史才了解到诗歌界还有“民刊”这一说,从那时候起就对“民刊”发生了很大兴趣。我在学生时代就特别想做刊物,但那时候做也不现实,因为没钱。为什么会想要做刊物呢?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受到当代先锋诗歌的影响。《今天》《他们》和《非非》,曾经给了我很大影响,尤其是《他们》,对我的影响最大。这种影响是诗学上的。如果有一些朋友,出于诗学上的相似而聚在一起,这肯定只会对每个人的写作产生向好的影响。我觉得,这也是做民刊的基础。第二个是做民刊可以有一个发表的平台,因为这个刊物,大家可以将自己的诗歌和诗学观点集中到一起来,这要比在公开出版的期刊上发表更有意义。同时,这样做,参与者会因为这个刊物而得到深入交流的机会。每个人可能对诗歌在美学上的理解不同,但差异尽量不要太大,否则这会让刊物变得有点奇怪,也会消磨每个人的积极性。其实,做刊物还有个“好处”:诗可以群。它可以成为一个朋友们之间交流的平台。诗可以群,很多人会因为刊物成为朋友,而刊物也会成为联结大家的纽带。回到“风诗刊”话题上来。现在,在风诗刊五周年之际,我特别想说,她作为产生于芜湖的一个诗歌刊物,希望她能够成为芜湖的诗人在诗歌写作上向上跃起的动力。我对芜湖这个地方怀有深情,我希望芜湖能够出现很多优秀的诗人。我相信,在风儿的努力下,风诗刊会越办越好,她最终成为芜湖诗歌的见证!也希望有更多的爱诗的朋友走进“风诗刊”,有更多的爱诗的朋友拿出“专业精神”,写出优秀的作品。最后,祝福“风诗刊”,祝她走得更远!2023年5月3日星期
前一篇:《风诗刊》五周年崔后明发言
后一篇:《风》诗刊五周年唐玉霞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