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浒初中,那些人,那些事

(2013-11-12 22:27:56)
分类: 黄浒老家

黄浒初中,那些人,那些事

http://s9/mw690/002lM6qaty6EaCJggm4a8&690

也许是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也许是生活相对稍稍稳定了些,我近年开始有意无意关注起日渐疏远的老家和故人来。得空时,在网上按着母校黄浒初中等词条胡乱搜索,也搜索到一些熟悉的资料,感慨良多,絮叨记之。

 

同学天明

特别值得惊喜的是,竟然在新浪博客里与老同学张天明偶遇,一看,他今年六月份还发有博文,便觉有戏。遂发留言,期望收到信息后回复,又担心不够显眼,在其博文下如法炮制“评论”了一下。

“后明好,很高兴在博客上见到。多年未见,有时间老同学们聚聚!”过了两天,我一打开博客,便看到老同学的回复,心情之好难以言表。

在我印象中,天明同学性格温和,聪慧过人,许是玩性较重,成绩一度起伏较大。幸得当时班主任周老师及时指引,后升入荻港高中。好像当时一起考入的还有张绪广同学。自从初中毕业之后,我们绝大多数同学都鲜有联系。只有一些因为关系特别好,或者其他机会,才能难得保持单线联系。

最后听到天明同学的消息,应该是有一年,我在繁昌县城上班,遇到临时居住在商城里的周老师。我才知道天明同学后来考入芜湖师专,正在某乡中学教书。应该说,像我们这些农村孩子,能够跳出农门,吃上皇粮,是很不容易的。周老师对他是赞赏有加,我们也为有这样的同学高兴,当然,更多的还是羡慕。

当在网上搜索到天明同学的名字时,我还有些狐疑。因为资料显示,他是四川绵阳师范学院老师。当看到简历里的具体介绍,特别是看到博客里许多照片后,我才敢确认,他就是我们的老同学无疑。虽然不见已有23年之久,但模样尚未多大变化,只不过,比以前更加高大和成熟了。

更大的惊喜,应该是看到他没有满足现状,在学问的道路上不断进取,越走越远!2005年,从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一直于绵阳师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任教;发表论文、参编著作、主持课题,且获奖无数;年纪轻轻,居然身兼多种耀眼头衔。相形见绌,惭愧之余,我怎能不为这么优秀的老同学叫好?!

http://s10/mw690/002lM6qaty6EaCQZTOp29&690

语文老师

在最初上网时,曾经申请过51和网易,但终不习惯,都早已放弃。唯一的收获是关注到语文老师蒋宗旗的51空间。在他发过最后一篇博文后的第十天,我即留言,如今已有年余,始终未见回复。估计他也不玩了。听说他先从位于四大站的初中,调到黄浒镇上的职业高中,后来全县职高系统进行资源整合,重新成立了县职业技术学校,蒋老师又举家搬到县城。

通过这篇题为《生活着的无奈》的短文中,悉他近几年患有腿疾,且日趋严重,已濒临无法自由行走。痛苦和沮丧的心情,是旁人无法真切体味的。我知道,自己无法给他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只能在心里为他祈祷,愿他早日康复如初。

印象最深的是在我们初二时,由蒋老师牵头,办了一份油印诗报。取名《秋实》,大概那时正值秋季吧。组稿和油印,全是老师一人,并亲自写了一段精彩的创刊词。懵懵懂懂中,我将一段描写冬天下雪的文字分了一下行,交到老师那里,结果刊登在第二期上,甭提有多兴奋。我将小报张贴在卧室墙上,这么多年之后,老家都夷为平地了,小报也早已尸骨无存。但作为一粒小小的种子,它已经在我内心扎下了根。

如果说,我还能算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话,那么,最初的启蒙和动力,应该源于蒋老师的鼓励。到现在,我还能找出那本作为作文比赛一等奖的奖品,一本他题写寄语的硬面抄。我用它做了剪贴簿,所以一直保留到现在。

说到这些方面,就不由自主想起,那时经常跑到几公里之外的顺风山铁矿,只因那里有个小书店。江苏的《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北京的《中学生》几乎期期必买,《中学生阅读》《作文通讯》有时也买,还订过《春笋报》。那时活跃在中国校园文坛的凌云、张劲松、赵希臣、荷洁等等,都是我心中的偶像。

因为偏科严重,我中考数学极差,总分大打折扣,排列年级第八。而更为催悲的是,前面七人全被中专和师范录取,而我又没有继续读高中,沦落到农校委培,路,从此越走越弯。这当然不能怨天尤人,只怪自己不够努力。

http://s2/mw690/002lM6qaty6EaCSVvpL11&690

合影两张

仔细想想,在我的初中时代,除了因为办团员证照了一次黑白头像,还有两张珍贵的彩色照片一直完好如初。不像现在,拍的太多,也懒得去洗,直接存在电脑里多好。

第一张照片有点来历。那是读初二时,当时班主任是叶老师。他曾经组织我们从家里带上篮子,到学校西边的一个茶园采摘,美名其曰课外实践。过了几天,老师给每个人发了两个练习本和几粒水果糖,不仅如此,还请来摄影师为我们照了一张合影作为奖励。应该说,还能够看到自己当年的模样,首先要感谢他。

喜不自禁的我们回家和大人说了,他们也非有意地说,摘茶叶有钱的。也许就因为这方面的缘故吧,学校里再也没有哪个班,搞过类似的活动了。从现在的眼光去看,我还挺佩服他的经济头脑。

果不其然,后来听说叶老师辞职下海了,临走之际,还将我们漂亮的英语老师带走了。先是在县城开了一家超市,没过几年,就斥资办了一个大型养殖场,听说动静很大,家乡大小媒体都有报道。不幸的是,老天太开眼,那年整个芜湖地区连日暴雨成灾,其全部投入付诸东流。再后来,我就没有任何关于叶老师的消息了。相信经过这么多年的打拼,他会有所收获的。在我的认知范畴中,一帆风顺就获得巨大成功的人,只能属于传奇。

第二张照片,是因为临近毕业,学校统一安排的。我在照片背面记下来:班主任缺席。作为毕业照,班主任缺席,实为遗憾。

因为我也混在班干队伍里,与班主任周老师走的稍近一些,在他住的那个盖瓦的教职工之家里,蹭过几回饭。当然,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有几次,我们几个自告奋勇去他老家割稻、栽油菜之类,虽苦尤甜,仿佛如昨。

 

http://s14/mw690/002lM6qaty6EaCWpcfP9d&690

http://s5/mw690/002lM6qagy6Ec0pw1Zq74&690


小伙伴们

对照当年的照片仔细回忆,现在能够直接叫上名字的已不多,只有章茂、崔海芽、毕世聪、王小生、张天明、章新华、周秀芝、崔红娟、柯列青、汤美木、俞海贞、舒月刚、沈本书、汪发云、乐克胜、俞燕、章家钱、周作忠、章小萍、吴海、张绪广、沈小兔、张小庚、吴迪、张绪勇、汪守宏、汪世平,其它暂时想不起来了,希望有知道的同学告诉我。

大概去年底的一天,隔壁1班的杨芳同学打电话给我,说刘怀东他们在繁昌组织年级聚会,又搞了一个qq群,很热闹,我也上了。能将这么多当年的小伙伴陆陆续续联络到一起,实在是功德无量的事情。空间有很多照片,也看到一些熟人。比如我们班的沈本书、汪世平。主要是1班的,大多比较陌生,也不敢贸然搭讪,防止不必要的尴尬。俞春生、李荣根、俞良、戴元柱、徐成柳等同学相对熟悉一些。可惜我上网的时间特别有限,和他们交流互动的也少些。

章茂同学就是通过这个群知道我的手机,和我联系上的。我知道他一直在铜陵市那边。只是从来没有联系上。我们在qq和电话聊过多次。他动辄唤我大哥,有时发一些狰狞的图片,可见身上多多少少沾染江湖习气,让我有些不适应。也有些为他担心。

其实内心,我也视他为兄弟。犹记得,那时我们一群五六个小伙伴,在学校后面的树林里撒野,好像就是他极力提议,遂拧草为香,磕头拜把。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难得他还记在心上。

如果说,每个人在他(她)青春萌动的阶段,都有心仪或者说暗恋的对象,那么我也不例外。她好像是初二插班来的,后来不知为何又转走了,算算同窗也有一年,我们居然没有说过一句话。她端庄秀美的容貌和气质,永远定格在我们的集体合影上。

可能那时男生女生普遍都不说话吧,照片上的女同学看上去都眼熟,可名字几乎都叫不上来了。邪乎。

http://s12/mw690/002lM6qaty6EaD4SiBd7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