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家在山中白云间

标签:
家在山中白云间五龙山永远的眷恋 |
分类: 散文随笔 |
家在山中白云间
晨
我的家乡就在那鄂西的深山里。那儿除了山还是山,出门上坎爬坡,回家翻山越岭。山与山相连,峰与峰相峙,重峦叠嶂,峰帘翠幕。水在山脚流,路在山中绕,云在山间飘。站在家门前,由近及远望去,一山更比一山高,一山更比一山远,绵延起伏,仿佛直达天际。似乎我所有的童少年光阴都揉合在这大大小小的山里面,方圆十里、甚至二十里之内的每一座山,都留下我少年时代的影子、攀爬翻越的脚印、和担柴采集山货的汗水,当然还包括我的喜悦欢乐和我的眼泪以及我人生中最初幼稚的梦想。每座山都在我脑海里影存下轮廓分明的底片,并随着时光的漂洗,更加清晰。
家门前是低势平展的一字山。整座山的山岗就像一条平放着的“扁担”展现在面前。山不高,坡不陡,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斜靠着山坡通上山岗。山岗上地势平坦,开阔敞阳。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常常到上面去玩耍,捉迷藏、挖鸡腿(一种野生可食的草本植物)、掐刺果、拾柴禾。那时,山岗上没有像样的大树,杂草丛生,荆棘密布,其间夹杂裸露出嶙峋灰暗的岩石。现在已被郁郁葱葱的树木覆盖,人工栽植的一片片的马尾松、湿地松和杉树,整齐划一,生机勃勃。
房屋后面是高大的五龙山。此山由五条由下而上伸展的山脊从不同的五个方向会聚昂首形成山顶,就像五条巨龙聚首相拥挺立,故而得名五龙山。山势雄伟,居高而下,庇护着山脚下依河而居的小山村。山上树木繁茂,遮天蔽日,林间小溪潺潺,鸟语花香,四时山果,随处可见。每当成熟时节,山下的村民就三五成群的上山采集,而后挑到十里外的集市上叫卖,以换回小孩的书本费、学杂费以及油盐、日杂货物。不过这已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如今,连接山外的公路已经修通,客运班车也通向山里,机耕小道遍布山村各户,摩托车、小货车川流不息。我的父老乡亲们倚仗着大山的庇护及馈赠,藉山生财,藉材生金,种植食用菌和生产其它农副产品,逐步摆脱了贫困,日子过得犹如“雨后的竹笋生长——节节高”,生活好似“蚂蚁掉进糖罐里——甜蜜蜜”。
每当逢年过节和休假的时候,我总要“抽点空闲、找点时间,带上家人”,回到家乡看望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小时候的伙伴,有时还能小住几天。若时间宽裕,我就会独自一人悠闲随兴地登上门前的一字山,寻找童年欢乐的踪影,回味与小伙伴玩耍的情景。拔起地上的鸡腿,掐下藤蔓上的刺果,就仿佛回到了童年。抑或换上便装,与童年的小伙伴,现在已过半百的莫逆故友,慢慢爬上后面高高的五龙山。攀上峰顶,早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待山风一吹,顿感疲劳全消,神清气爽。极目远眺,山水风光尽收眼底:远处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云雾缭绕,别开生面;近处茂林修竹,浓荫蔽日,满目苍翠,蔚然成景。山脚下,龙潭河似一条绿色的缎带环绕而过,清澈的积潭中倒映着山峦树木的投影。青山映绿水,绿水照青山,相映成趣,清丽醉人。村落农舍散布于龙潭河两岸,宁静地依偎在山脚下。层层梯田阡陌交通,顺着山势河道划出一道一道优美的弧线。
每当攀上那高高的山顶,心里就有一种舒坦悠远、开怀奔放的激情,惊叹高山的巍峨,群峰的雄浑,就会生发出无限的联想。微风拂过脸颊,我握住丝丝惬意,召唤它挽紧我的手臂,和我一起享受大山的恩赐,领略景色的壮美。群峰之巅,我的呼喊传来回音,花香鸟鸣醉落耳畔,敞开舒展的心胸,吸纳纯净自然的空气,心儿飞翔起来,在真实的梦境中高歌一曲,声声荡漾,似乎也就听见了岁月中眺望的音节。
待夜幕渐渐垂下,周围的山色渐渐朦胧起来,山更加厚重而深远。有星星闪烁的点缀,夜空显得深邃而遥远。印象里这些情景时常出现在童年的世界里,那仿佛是一幅美妙的梦境。这么多的星星,这么些年不知道它们都躲藏到哪里去了,如何在今夜全都又入了眼帘,临了心境。莫非,童年的天空一直就在这群山之中,只是城里的夜晚太嘈杂,城里的天空太沉闷,星星只好远远的躲着、藏着,被什么东西遮挡住了光芒。当月亮悄悄挂在天边的时候,山里的夜空几乎一下子便活跃起来。山色被月光笼罩成银色,覆盖着山峦沟壑,山变成了梦幻的世界。在这梦幻的神秘里,夏渐渐失去了锐气,透出了明快的凉意,慢慢的凉意渐渐深厚以至变成了清冷。山色更显迷离,四周寂静无声。在这寂静的山野里,只有漫山遍野村舍的窗口透出点点灯光,释放着生命的光彩。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山里四季异常分明,景色殊异,给人的感觉与乐趣也随四时的变化而不同。那巍峨雄壮的五龙山在阳光的照耀下象一个沉默的老人,千百年来一直守护着这块古老的大地。那满山满林的杜鹃是大地的宠儿,一到春天,她们就给这块土地披上了五彩新衣。我深爱这火红的杜鹃花,更喜欢杜鹃鸟儿的鸣唱,还有那纯净的天空。春末夏初,杜鹃鸟喜欢啼叫,人们因为身处地域或者身份的不同,对杜鹃的叫声常常有不同的理解。山下的村民听到杜鹃的叫声是“布谷、布谷!”,于是就开始播种稻谷;山上的村民听到杜鹃的叫声是“早种包谷,早种包谷!”就赶紧播种玉米。乡民们认为杜鹃是催春鸟,吉祥鸟,它的叫声清脆、悠扬,悦耳动听。而离乡在外的游子听到杜鹃的叫声则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或者是“快快回去、快快回去!”这种声音令游子们感到惆怅、忧伤,思乡之情油然而起,越来越透彻心扉。
盛夏的山间很静,静得只听见蝉鸣。偶有车辆通过,很快便如尘埃般消散于莽莽群山。“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是五龙山夏日的歌者。午后的蝉不知疲倦地唱了这曲换那曲,你鸣我合,交替响亮,不显繁复。缠缠绵绵的蝉曲,久久萦绕于山间,唱彻了山林,唱遍了小河,回旋于乡野,就像一位忧郁的诗人,在林间高声吟哦一首关于怀念,关于乡愁的诗章。此时,不由让人怀想起那沐着清风欢笑、踏着牧歌归家、伴着蝉声入眠的孩提时代。
深秋时节,几场寒霜过后,层林尽染,漫山斑斓,一片片红枫、一片片红栌争奇斗妍,恣意地把秋色渲染。漫步林间小道,踩在深深浅浅的落叶上,发出沙沙响声,心真的是沉醉了。在大山里,秋天虽然没有春天的生机盎然,没有夏天的婀娜多姿,也没有冬天的素洁雅静,却有着别样的韵致。那纷飞的落叶与秋风演绎着灿烂与沧桑的静美,给人以深刻而沉重的生命感悟。看落叶飞舞,享翩翩风情,也许在那一片落叶飘过之时,就会给你一种豁然的顿悟。
山里的冬天漫长而悠闲。当山外的原野上还是橘红草青的时候,山里已冷风习习、寒霜凌凌了。山民们早已备足了过冬的柴禾,架起了火笼。等到几场大雪把山峰包裹、把山路封堵起来的时候,山民们便围着火笼取暖,不再外出劳作,享受着不劳而获的闲适生活。也只有在这样的光景里,方能体味“山中无甲子,寒冬不知年”的真谛。每当大雪漫卷飘舞的时候,我就会裹上厚厚的棉衣,仿佛应雪的邀请,去赴白雪公主的约会。踩着“喳喳”作响的雪毯,凝视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丝丝的冰凉滑过鼻翼,落入眼眸,飘进心里……我好似置身于尘世之外,时光仿佛倒流回青涩的年少岁月,找回了最初的那份感动,这份遥远的记忆还在。如今,山还是那个山,雪还是那个雪,可一起玩雪的人都去了哪里?他们是否也会跨过岁月的桥,再一次回眸!在冰天雪地里感受冬日的美丽与惬意,是一种宁静,一种心灵的洗涤,仿佛自己也化为一片轻盈曼妙的雪花,在山与山之间飘来荡去。
走出五龙山来到城市里虽然已有三十多年了,但我的根却深深地扎在那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五龙山是我今生再也无法走出的眷念。听我父亲讲,我的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这里,门前挺立了数百年的两棵银杏树便可为证。那两棵银杏树,粗可两人合抱,苍劲葱茏,宁静时象挺拔伟岸的老爷爷,仰瞻日月,俯瞰苍生;风动时又象温和的老婆婆絮絮低语,念叨过去。古老的枝叶间盈满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动。用身体紧贴树干,聆听来自远古的声音,耳际间盈满悠远年轮的回声,来自远古的感动萦绕于心。
家乡的山,山以形为名,形态各异,名符其实。除门前屋后的一字山、五龙山之外,还有形似骏马的白马山、形似苍鹰的老鹰山、形似卧虎的伏虎山、形似雄鸡的公鸡岩、形似凤凰的鸣凤山……奇特的山峰,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每一座山峰,都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每一个神话故事,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理想,每一个神话故事都丰富着我的想象和敬意。
家在山中,山在心中。家是群山中一枚灵动的音符,山是我心中一生书写临摹的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