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至宝~《创世女神像补天圣石》田黄冻晶印章
(本藏品最神奇之处就是在背面出现有半身绝世美女之像,极似大地之母,创世神女娲在用圣石补天时的姿势。其头发、眼睛、鼻子、嘴巴、手姿、身形均十分清晰。奇乎!玄乎!惊天傲世!天地至宝!圣石一出!天佑中华!天祐大地苍生!天祐人类康健长寿!)
《咏创世女神像补天圣石》
石帝晶莹通圣灵,创世女神石中现。
天地至宝震寰宇,方寸奥妙天赋与。
母神现世祐苍生,天下安康世间平。
百邪万毒皆不侵,人类福祉永光明。
此枚印形状巨大,为追求艺术效果不惜损耗大多材料,使用浮雕手法,雕就山川崎景,祖孙松下指点江山之情景,工艺精湛,巧夺天工,栩栩如生,超凡脱俗。本藏珍贵非凡,晶莹剔透,玲珑闪耀,宝光四溢,叹为观止!绝世奇珍,无上神圣之极品,天地至尊之宝。
本枚田黄冻石印章重量为505g(1斤多),高9.4cm,长8.7cmx厚4.6cm。体形大又极少绝罕 ,而且是达到田黄石中品质最高的田黄冻石达至晶石级别, 红筋萝卜纹明显,质地温润、细腻、凝嫩,极赋灵性,雕工精致,刀法犀利,耗材甚巨。作者龙石(杨澥)是在当时有"江南第一名手"之称的名师手笔,工艺石材双顶级。具有极高的收藏、观赏、投资、研究价值。
欢迎大家赏评指教!
~~~~~~~~
网络知识。。。。
女娲救世补天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1][2]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3]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雄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4]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5][47]
本名
女娲
别名
女希氏、有蟜氏、风里希、凤里牺、娲皇
所处时代
上古时代
民族族群
华夏族
主要成就
造物造人,补天救世;社稷福神,先灵圣贤;女皇之治,制乐立媒
形象
一日中七十化变
地位
创世神、大地之母、阴皇司马贞《补史记》载:“女娲氏亦风性,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牺立号曰女希氏。无革造,惟作笙簧,故《易》不载。不承五运,一曰女娲亦木德王。盖宓牺之后,已经数世,金木轮环,周而复始。特举女娲以其功高而充三皇,故频木王也。”
女娲石像
参考资料
[1] 《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劳动非常辛苦),力不暇供(供应),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绳,粗绳索)人也。”
[2] 《风俗通》:“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3]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阴阳之所壅沈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
[4] 《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5] 汲取女娲文化精髓,推动人类文明建设.中国网 [引用日期2019-08-04]
[47] 女娲.中国寺庙祠观造像数据库 [引用日期2021-04-21]
~~~~~~~~
篆刻作者简介
杨澥性嗜篆刻,以秦汉为宗,兼学明代文彭与清初顾苓,又上溯元人,旁涉浙派,融会贯通,于吴门印林名声蜚然。道光十三年(1833)正月,震泽文士王之佐晋谒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林氏赠书赐序,勖勉有加。王之佐感激涕零,取林则徐故里福州的寿山老岭佳石,嘱杨澥精心篆刻“林则徐印”、“河东节帅江左中丞”朱白对章以奉,并在印款中颂扬林氏为:“气似春兰,操若寒柏,八闽毓秀,三吴被泽。”杨澥以其独特的汉隶刻款,深得浑朴古雅之韵。
(福建博物馆藏)
享誉后世印坛的一代杰出大家赵之谦对杨澥的评价更高,称“篆不易配,但求其稳,杨龙石法也”。至于清代画家蒋宝龄,也是在《墨林今话》中将他推为“江南第一名手”,赵之谦夸赞杨澥刻印的边款楷书、隶书深得汉魏六朝金石遗韵,古拙凝练,而杨澥自己看待自己用刀的技法更是如春蚕食叶,而其从来不在印面上用墨篆,直接下刀,曲折如意,自出面目。
(上海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