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上圣品田黄冻~蒋仁刻鹅钮田黄冻篆印

(2019-01-08 09:28:56)
标签:

杂谈

无上圣品田黄冻~蒋仁刻鹅钮田黄冻篆印

《圣品田黄冻赋一》

汉御天下

凝脂胜玉还欲滴,天赋皇气入肤腴。

欲化不化赛精灵,试与日月争光辉!



《圣品田黄冻赋二》

汉御天下

丽肌秀色飘香来,金冠红绫羡煞花。

灵澈破冰百媚生,方寸美艳传千古。

      本品为极品中的极品~蒋仁刻钮田黄冻篆印,630g,极富情趣得意之鹅钮造型,是为田黄中的圣品;质地温婉而润泽、细结凝腻、极富灵性,质感似透冰,化精灵欲破冰而出,欲化不化凝聚其中,欲透不透又似雨露欲滴不滴,美不胜收,超凡入圣,可爱至极,让人一见倾心,爱不释手!真的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一身皇家之贵黄之气贯彻全身,强烈的玻质感配以“金裹银”加“橘皮红”之田黄色泽更是美伦美幻,又似凝固之蜂蜜及果冻,惹人顿生爱幕奉为至宝!让人感叹:世间竞有如此美感之石中精灵,不愧是万石中之王,石之帝也!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那来几回现?田黄冻所谓温润.就是温和而没有火气,有若丽珠肌肤,秀色可餐,这是一种特殊的感觉和味道。而细腻则是石质如脂如腴,又似春笋雪松那样柔嫩。富灵性则是指有一定的透明度,肌里萝卜纹隐现,与人有心灵相通之感。然,本品又是出自大篆刻家“西冷八家”之一以及书法被清进士大学者彭绍升推为当代第一的蒋仁手笔,工艺才色更是双超绝,因而更显其珍贵超凡!欢迎各位同好雅客赏评!

相关知识:

        田黄冻是一种绝世奇珍田黄石,其形成过程十分复杂而缓慢,它只有在地下松软润澈的环境中,即充满水分的泥土中,才可以在分子作用下聚集形成一种饱含油脂的金色浆脂团。

        田黄冻不断吸附泥土水分中的油脂,又不断分析出油脂中微量的矿物质,再经溶解转化,矿物分子不断聚合形成微小颗粒的结晶过程。通过分子作用,白色的矿物颗粒较大而有棱角地呈不规则排列,随着浆脂超过它的溶解度,矿物颗粒便不断聚集挤压形成有规则排列的结晶小颗粒,它们相互粘连地形成一个整体,才形成了绝世奇珍田黄冻。

        田黄石是寿山石的极品,而田黄冻是田黄石的极品,是极品中的极品。产于福建寿山的寿山石,是印章中的极品。寿山石制印历史,至少可溯源到晋朝的“零陵太守章”。一般而言,寿山石含大量三氧化二铁,所以色泽显得特别绚美不凡,尤其田黄石更令人爱不释手。寿山石,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被誉为“中华瑰宝”。寿山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寿山石大致可分为田坑、水坑与山坑石三种类别。其中著名的田黄石属田坑石,产于寿山溪边的“水田中”,石质极为温润、绵密、细腻,并具有萝卜纹,有的还带有红筋或红格。田石产地在寿山乡到高山峰之间,分为上中下坂田和溪中搁流田四个区域,产量小,因而相当珍稀难得。田石按色分田黄、红田、白田、灰田和黑田,田黄又分橘皮红、桔皮黄、金黄、枇杷黄、桂花黄、熟粟黄等。田黄因质佳色浓,稀少难得,尊为“石中之帝”,价格极高,以前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目前早已超越一两金,身价培增,金玉已难与其相比!

     田黄石,明代被称作“黄石”,虽也拿来作印石,但并不受重视,直至清初才渐受赏识。田黄石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清代皇宫最钟爱田黄,最珍贵的要算是乾隆的田黄三连章,色纯黄,质温润,雕工精美绝伦,堪称稀世珍品。

(下图中田黄石是国宝级田黄冻珍品,为清末民初著名艺术家林清卿精雕。色泽极为莹润,品相雕作俱佳)。


田黄产于寿山沿溪的田中,质地最纯最上品的要数“田黄冻”,其矿物成份是纯珍珠陶土,状如新鲜蛋黄,娇嫩、黄艳、鲜透、人们常以“通灵无比胜佳玉”来形容它。另有一种“银裹金”,即田黄冻外包着一层白色内心,处于朦胧之中,对比柔和,淡雅异常,且极富韵味,尤为名贵。田黄中的佳品还有“黄金黄”、“橘皮黄”等。不仅寿山石材为书画及篆刻家喜爱,而且为雕刻艺人所青睐,它石质坚韧,品种多,色泽绚丽多彩,而且特殊质地和无以伦比的美感,硬度适中,适合细腻雕刻。

田黄石,是寿山石品种中的珍品。由于它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链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连章”(乾隆宸翰、乐天、惟精惟一)缝在棉衣里。至于民间相传,田黄石是女祸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又说是凤凰鸟蛋所变,还传田黄石可驱灾避邪,藏田黄者能益寿延年等等。田黄石故而珍贵非凡!

田黄石经了数百万年之久,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田黄石逐渐地改变了它原来的形态、色彩和质地,出现了其独具的外观特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石形、石质、石色、石皮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主要特征。

石形:田黄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状,光嫩圆滑,没有明显的棱角。这是由于矿块在迁移滚动过程中,受到溪水不断冲刷研磨的结果。

石质:田黄石的质地湿润可爱,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如果仔细观察,会焕发出一种其它石材品种所不具备的迷人光彩。

石色:“田黄石”顾名思义,是一种黄颜色的软宝石。尽管按照色相来区分,有田黄、白田、红田、黑田以及银裹金、金裹银等品种,但无论什么色彩的田黄石都是以黄色作为它的基调,只不过偏白、偏红或偏黑而已。比如“红田石”其色近橙黄如桔皮,绝不可能出现桃红、朱红和血红的色彩;“黑田石”则黑中带赭;即使被称作“白田”的田黄石,也并非纯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带淡黄或蛋清色。

石皮:多数田黄石的外表都有黄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虽然也有一些田黄石因为色皮极薄,一经雕刻打磨即被清除,但田黄石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这种色彩的变化规律,块头大的田黄石尤为明显。

萝卜纹:凡是透明度较强的田黄石,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它的肌理往往隐约可见到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刚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故有“萝卜纹”之称。

红筋:红筋是指田黄石表层偶尔出现的红色筋络,红如血,细如丝,俗称“红筋”又叫“血丝”。它是田黄石在迁移过程中产生的细裂纹,经土壤中氧化铁渗透而形成的格纹。

田黄主要种类品级:

田黄石属于寿山石的一个品种一样,田黄石也有很多的品种,田黄石的主要种类:

  田黄冻石:田黄石中最上品,极品,全石通体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或果冻,润泽无比。

  银裹金:银裹金田黄似去了壳的新鲜鸡蛋,外表生着一层浅色白皮,光泽明亮,甚为名贵。上品。

  白田石:田坑石中色白者,名“白田”,多产自上、中坂。白田石色非纯白,多略呈淡黄或蛋青色,似丰脂玉,萝卜纹明显,有红筋,格纹如血缕,以质灵、纹细、格少者为最佳。田黄石中品。

  金裹银:田黄石中上品,似羊脂油块,外表包着一层鲜嫩黄皮,中间隐约现白色之肉质,皮与肉形成鲜明的色彩反差。比“银裹金”少,尤加名贵。

  鸡油黄:出产于上坂区和中坂区的交界处,质细密坚实,湿润凝腻,石之表面色有一层似鸡油的皮。中品。

  桔皮黄:刻石出产于中坂区,色泽艳丽,黄中略带微红,质地纯正。上品极品。

  黑皮田:亦名“乌鸦皮”,色泽多为桂花色,外皮如漆似炭,利用此石雕刻作品,外表黑皮和里面的黄色,反差尤为强烈。上品。

溪管田:溪管田是指意外散落于寿山溪中,或农耕露出的石头,被顺手丢入溪中的田石,主要积存于中坂溪的中管屋附近而得名,又称为溪中冻。这种田坑石因久蕴溪水中,石质相当灵透莹澈,色泽略淡,皮层极薄或无萝卜丝纹。

  硬田石:凡质地粗劣、温润不足、不通灵、多杂质的田石,统称为硬田石,是田黄石的下品。

  田石——产于寿山乡内外洋的溪田中。上有坑头洞,洞旁有溪,长约数里,即寿山溪。通常以溪水所灌溉的水田范围,作为出产田石的界限。其品种根据产地不同,分上坂、中坂、下坂、碓下坂及搁溜田等,其中中坂所产田石尤佳。色分红、黄、白、黑等。红者曰“红田”,黄者称“田黄”,白者呼“白田”,黑灰者谓“黑田”。另有外白内黄的“银裹金田”、外黄内白的“金裹银田”、外裹黑色薄皮的“乌鸦皮田”。

  (一)橘皮红田:橘皮红田为上三坂所产。色素以红,黄为主,尤以深红居多。色似红橘皮,而红得更深更浓,似红琥珀,但比琥珀温婉可亲。肌理蕴极细致之萝卜纹,绵密而欲化。其质纯优,凝灵成冻,为田石中色度最饱和者。橘皮红应为正红田,占田石产量比例中最少部分,且材积多不盈两,故极稀罕。“红田”极为少见,色如丹枣者,极为罕见为田石的极品。

  (二)煨红田:煨红田多产于上、中坂田中,外层色红如丹枣,表面常有黑色斑块如黑皮,材积亦极小,灵度逊于橘皮红田,显微透明状,质亦比田黄稍坚硬、乾涩、常无明显的萝卜纹。相传乃因石农垦地烧草时,土里的小田黄经火熏烧,达到一定温度而变色,故也属稀品。但多因质燥,材小而不为收藏者所珍爱。

  (三)田黄其黄色之浓淡各有千秋,人们按其色相之差别,又划分三个等次十种类别:

  1、标准田黄的色泽,属上品

  (1)色浓而微泛橙红,接近桔皮红,但红的成分略少,称“橘皮黄”。

  (2)黄中带赤,色明快如成熟桔皮或赤金的,曰“黄金黄”。

  (3)黄而带赭,如将熟或熟透的枇杷色,叫“枇杷黄”。

  2、中品

  (4)黄色再淡的有“桂花黄”,虽属黄色但略带粉白色调。

  (5)比桂花黄清淡、质灵腻、细嫩、而又比白田稍黄的称“鸡油黄”。

  (6)黄而微褐如熟栗的,称“熟栗黄”。

  3、下品

  (7)稍淡於熟栗黄,质滞而黝的为“肥皂黄”。

  (8)色黯褐而质如鹿目的称“糖粿黄”。

  (9)黄色淡如蜂蜡,质比鸡油黄滞结些的称“密蜡黄”。

  (10)介于桂花黄和肥皂黄之间的,称为“蕃薯黄”。

  这四类田较为干燥粗杂,几乎不通灵,也多无萝卜纹,俗称“杂田”。

        田黄石因为其本身属于寿山石中的极品,不同田黄石的种类又按等级分类,等级越高的田黄石越好,其价格也越高,不过市场上的伪田黄石也很多,请广大师友在购买时要多加细细辨之。


《作者简介》

         蒋仁(1743-1795), 原名泰,字阶平,后来因得“蒋仁”古铜印,极为欣赏,遂改名为蒋仁,号山堂,别号吉罗居士、女床山民,浙江仁和(杭州)人。性孤冷,寡言笑,终身罕与世接。“西泠八家”之一。

        工书法,绝不趋俗韵,被清代祖、父皆状元自己为进士之大学者彭绍升推为当代第一。其书由米上窥二王,参学孙过庭、颜真卿、杨凝式诸家,兴到时,如以墨沈倾纸,几难辨字,而见者莫不倾倒。画擅山水,有幽逸趣。时亦清雅拔俗。篆刻以丁敬为宗,苍劲中别饶逸致,得意之作,直可抗衡。兼善刻竹,尝制一竹制妇人像,以布帕裹首,跨一鹿,衣褶极简古,鹿足趾刻蒋仁二楷书,与平日墨迹相类。卒年五十三。为“西泠八家”之一,兼善书法。


(蒋仁篆刻“真水无香”)


(蒋仁篆刻“浸云”)

       蒋仁家境贫寒,一生与妻女过者超然世俗的简朴生活。书法师颜真卿、孙过庭、杨凝式诸家,擅长行楷书。篆刻非常佩服丁敬,师法其法,并能以拙朴见长,有所发展。于苍劲中甚得古意,别具天趣。所刻行书边款,得颜体书法之神,苍浑自然,别有韵致。平生性情耿介孤冷,不轻易为人奏刀落笔,故而流传作品不多,《吉罗居士印谱》中只收录了二十六方印。


(“应如是往”)


(“云何仁者”)

         丁敬开创了篆刻“浙派”之后,中国篆刻界终于出现了跟“明人习气”对着干的一种苍古朴茂的印风,这对于赵孟之后,已经经历了440年的中国文人篆刻是有重要意义的。但真正把“浙派”确立、完善的却不是丁敬本人,而是稍晚于丁敬的蒋仁。蒋仁与丁敬不是师徒,但蒋仁是最得丁敬神髓的人。更晚于他们的黄易奚冈等人,则是使浙派巩固的人。清代篆刻巨擘大师赵之谦极其高地评价蒋仁“蒋山堂印在诸家外自辟蹊径,神至处龙泓且不如……”(赵之谦《书扬州吴让之印稿》)。


(蒋仁篆刻“云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