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御瓷极品-成化斗彩描金不倒翁鸡缸杯

(2018-01-03 05:23:23)
标签:

杂谈



      御瓷极品-成化斗彩描金不倒翁鸡缸杯

    (本器尺寸:高48mm,口径82mm,精致轻巧异常为不倒翁型杯器,造型弧线极其优美可爱,为成化朝首创器型。画工顶级手法精炼流畅,绘制极细腻,胎釉洁白如凝脂,恰似美玉,典型图绘,手感滑润如婴儿肌肤。杯弧自杯底由厚向薄收敛,胎薄如蝉翼口边处不足0.8mm,杯底较厚实成圆弧状即可不倒,玲珑小巧,并施于描金线于口沿与底部,精工雅致无以伦比!双方圈青花"大明成成年制"款识于杯内底部,杯口红色楷书书写"御赐万贵妃专用″秀丽字样,青花底色清新淡雅,红、黄、绿、姹紫诸彩精准填于青花勾线之上,而其姹紫为一代绝色,后朝不可仿,描金均为真金,光照呈五彩晕光状,符合真金细末迎光特性。包浆油泽莹润,迎光温和舒适(在强光下照射仍温润可喜)。本器精巧玲珑,高贵雅致,做工顶级实为御瓷极品!)

    斗彩又称逗彩,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也是陶瓷最为名贵的品种之一。

    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据历史文献记载,斗彩始于明宣德,但实物罕见。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明清斗彩瓷器 文献中也称之为成'窑彩'或 '青花间装五色'。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人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种,最后入彩炉低温烧成。按照专家陈万里先生的意见,成化斗彩又可以分为点彩、 覆彩、染彩、填彩等几种。

    明·沈德符《敝帚轩剩语》中说:'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

    明·谷应泰《博物要览》中称:'成窑上品无过五彩葡萄撇口扁肚靶杯,式较宣杯妙甚。 五彩宣庙不如宪庙……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故不甚佳,而成窑五彩用色浅淡,颇有画意……'

    以上二例记载了明代宣德与成化时期有'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与'五彩'的瓷器都很名贵,但'青花间装五色'和'五彩'是什么样的瓷器,其特点如何,说得不够明确。若结合传世品及近年的科学考古材料分析,明人沈德符、谷应泰所述应是宣德青花五彩,而记载中的'五彩葡萄撇口扁肚靶杯'现在看来则 是成化斗彩中的名品。可见明人将青花五彩 和斗彩统称为五彩。

    乾隆朝唐衡诠《文房肆考》说:'成窑以五彩为上,酒杯以鸡缸为最,上画牡丹,下画子母鸡,跃跃欲动。'

    近人许之衡先生著《饮流斋说瓷》则称:'成化五彩人物,其工细者,系以蓝笔先绘面目衣褶,继乃加填五色。'

    以上三例记述较明人书籍交待得更具体些,指出了施彩的工艺有'点染'或'蓝笔先绘面目衣褶再填五彩',实际上这些都是成化斗彩的施彩方法。可见明人、清人、近代人在著书立说时将明成化斗彩瓷器称为五彩。

    成化斗彩瓷器在外流散的非常少,大部分收藏在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约有250多件,40多个品种,是专为宫廷御用烧制的一种精美细瓷。在型体上玲珑隽秀,色彩上清雅富丽,施彩方法洗练多变,同时每件器物都附遒劲有力的朝代款识,为官窑之上品。当时产量即非常小,十分珍贵,如明代有关史料记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足见其贵重。直到今天,它仍然显示出永恒的艺术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