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 Ricky Chan
最近有朋友问我关於黄喉拟水龟的分类,是否如坊间传说的南北种为不同的亚种。其实这个问题在《黄喉拟水龟》一篇中已经有过介绍,这囘再来说一说。
其实每一个物种包括若干个体组成的若干种群,各种群由於突变、自然选择或其他原因,往往在遗传上不同,特别是龟类,由於地理隔离,遗传上的差异可能更大。
黄喉拟水龟
(Mauremys mutica mutica) 在国内分布较广,其数量仅次於乌龟 (Mauremys
reevesii),主要分布於江苏、浙江、安徽、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和台湾,国外主要分布于越南。我们把黄喉拟水龟从习惯上来分为具有两种不同遗传特徵的种群,一种是分布在越南及与越南接壤的广西的种群,俗称为南方种;另一种是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种群,俗称为北方种。从生态调查和饲养结果来看,两个种群的个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的表现在於南方种群的成年个体比北方种群的要大,其中南方种群的成体平均体重为
1.0 kg,而北方种群的成体平均体重仅为 0.6 kg。
Zhu et al.
(2003), Zhu (2004) 曾在形态、繁殖生态方面以及用 RAPD, SCAR
分子标记证实了两个种群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因此,两个种群的差异是否达到亚种水准,成了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是,Zhu et al.
(2004)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黄喉拟水龟的南方种群和北方种群进行了细胞核 DNA 含量的测定,结果两个种群的核 DNA
含量无明显差异,从而预示南方种群和北方种群均同属於一个种群。
DNA
含量可以反映基因组的大小,并作为细胞倍性的一个指标,因此对其测定是研究生物基因组的一个手段。Vinogrado (1998)
报导了多种龟的 DNA 含量的研究工作,但其中并未有关於黄喉拟水龟的细胞核 DNA 含量测定的研究报导。
Zhu et al.
(2004) 在研究中发现,黄喉拟水龟的DNA含量的种群差异较小,南方种群的平均 DNA 含量为 5.19±0.30
pg/2c,北方种群为 5.14±0.30 pg/2c,南方种群比北方种群稍高。黄喉拟水龟两个种群间的 DNA 含量的差异为
0.05,这种 DNA 含量的差异难以说明黄喉拟水龟两个种群间的遗传差异。
虽然之前研究人员曾在形态、繁殖生态方面以及用 RAPD, SCAR
分子标记分析比较南北种群,证明南方种群与北方种群在表型及遗传上存在差异,只是黄喉拟水龟两个种群的这些遗传差异在分类学上没有达到亚种级水准。DNA
含量的测定说明,两个种群的遗传差异就目前研究结果只是同一亚种内的不同地域群落而非不同的亚种。藉此也希望爬友们不要听信不良商家的蛊惑而去盲目跟风,从而助长恶性市场炒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