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丞公潘斯濂家传(十五)

标签:
教育文化杂谈图片历史 |
分类: 清道光进士-潘斯濂、圣旨 |
十五.
奉天府府丞兼提督学政
潘斯濂到达奉天(沈阳)后,安顿在一个大院子里,空地上还种有一些蔬菜瓜果,潘斯濂不时临窗眺瞰,感觉悠然如入桃花源中。这年小儿子潘誉恩才九岁,潘斯濂一直把他带在身边。由于从少家庭环境的熏陶,誉恩公很小就对诗词歌赋感兴趣,于是办事之余,潘斯濂就为小儿子汇编了一些易读易学的诗词,教他练习领悟。另外,由于潘斯濂自己身体多病,他也希望身边的小儿子日后更加健壮,所以平时也不反对他与伙伴舞枪练剑,策马扬鞭。日后如果文园踯躅,让小儿子转身考个武举人,投笔从戎也是一种出路。而日后潘誉恩果真成为一个既能写诗,又能拿枪的文武全才。
潘斯濂在奉天任职期间,不时有同僚向他索取些馈赠,他就把身边所带的名人字画、古碑拓片、或自己的墨宝等物都悉数送给了他们,这些久居关外的官员欢喜异常,简直如获异宝,可见潘斯濂的宽阔胸襟。
在奉天府,潘斯濂慢慢也发现,当时辽东之士一向强悍,不大服法律管束。一次有当地人喝醉了酒,在市集中游戏捣乱,商贩就告官,于是官府派人去制止这些闹事的人。但这些人就到处宣扬官府庇护商贩欺压市民,纠集了一大群人,在考场之外示威大闹,向官员宣示不满。最后,潘斯濂与将军府尹赶到现场,晓之以理,并表明继续闹事,会将为首的人绑送官府依法惩处,闹事者才纷纷散去,当地民风也有所好转。
转眼又到了1880年4月(光绪六年),潘斯濂获旨担任盛京(沈阳)的“宗室觉罗官学”阅卷大臣,监督满清贵族子弟的科举考试。刚好这时,长子潘誉徵赴京参加会试,向进士功名又一次发起冲刺,可惜放榜之日又一次落第。
虽然郁闷,潘誉徵还是收拾心情,赶到辽宁沈阳拜见父亲潘斯濂,却发现他越发消瘦。潘斯濂仍象在齐鲁浙蜀等地督学时一样,忙碌一天后,习惯坐下来将当天所做的事情重点记录下来,以备日后查考。潘斯濂吩咐誉徵不要在东北久留,赶紧回广东老家,侍奉自己年迈的母亲梁太夫人。
前任的奉天府府丞兼学政王某,被吉林将军上书弹劾,告他擅自挪用书院经费,后被降职三级,王某不服,愤愤向都察院提出上诉,说吉林将军的奏言前后不符。于是朝廷就降旨命府丞潘斯濂秉公查办,最终结果是吉林将军所奏有不当之处,但王某的行为基本属实,仍旧被削官降职。
前一篇:府丞公潘斯濂家传(十四)
后一篇:樵山宝峰寺与南海大观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