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府丞公潘斯濂家传(十三)

(2024-12-20 22:05:39)
标签:

教育

文化

杂谈

图片

历史

分类: 清道光进士-潘斯濂、圣旨
十三.为思园公立碑志

    在光绪戊寅年(1878年),潘斯濂在京师担任顺天府府丞。到了夏天,潘斯濂给在福州任总督兼将军的亲家老爷何璟寄去一封信,提到自己的祖父祖母(即资政大夫思园公和区太夫人)前几年迁坟,到现在还没有墓碑,拜托亲家老爷为自己的祖父思园公写一篇墓志,以便篆刻新墓碑,树在思园公与夫人的合葬墓上,以表孝心。
    何璟很爽快就答应了,何璟还提到:“亲家与我同是丁未年(1847年)的进士,彼此又缔结姻亲。而且平素就知道思园公老人家,品学经济超越恒流,积德行仁,生平卓卓可传,深为仰慕。为他老人家提志,是晚辈的荣幸。”
府丞公潘斯濂家传(十三)
    何璟为思园公潘健行所写的墓志文,今天在广州的省立中山图书馆古籍特献部还能查阅得到,中山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潘氏家乘》中也有收录。
    不久潘斯濂就收到何璟所起草的洋洋洒洒过千言的思园公墓志文,然后潘斯濂在京城找到一位书法极好的官员把墓志抄录出来准备刻碑,这位书法家叫冯誉骥,肇庆高要人,道光二十四年进士,曾任职礼部右侍郎、江西提督学政和陕西巡抚,也是晚清很著名的书画名家,他的作品直到今天仍为世人争相收藏。冯誉骥与思园公的子孙也有联姻关系。            
府丞公潘斯濂家传(十三)
    很快思园公墓志碑篆刻完成,这年的重阳节,32岁的大清举人、户部郎中潘誉徵,带领着家中众子弟,来到南海的茅冈乡思园公和区太夫人的合葬墓前,亲手把高大的墓碑树立在祖山上,这也了却了潘斯濂的一桩心事。为纪念这位引领家乡族人走向富足生活,为梓乡建设贡献良多的祖父大人,潘斯濂还亲自整理了思园公早年编写的潘氏家规,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了一些内容,其余仍照录思园公早年制订的规约,教育族中子弟为人要谨遵家训礼义,处理集体财富时要严守家规。
    另外,潘斯濂给长子誉徵的家信还写道:“你的弟弟们都慢慢长大了,要及时训导教诲他们,让他们知道多些处世道理,不能让他们诚实善良的天性被世俗的不良之风所污染。”
    潘誉徵与弟弟们多是同父异母所生,年纪也大了许多,在父亲潘斯濂的熏陶下潘誉徵十分成熟稳重,对弟弟们关怀备至,管束也严,犹如他们的长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