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顺天府府丞
光绪三年(丁丑1877年),潘斯濂在京城荣升为正四品的顺天府府丞,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市长,另外还兼管顺天府的科举和教育。当时的顺天府一把手称为顺天府府尹,正三品,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党委书记。清朝除了京师的顺天府,还有作为陪都的奉天府,即今天的沈阳。而奉天府的府尹、府丞的官品与顺天府的相同。潘斯濂当上顺天府府丞后,这一年工作没有那么忙碌,身体状况也好转很多。
潘斯濂在闲暇之时,还拿出自己收藏的汉魏碑志拓片百十种、古今名人画卷数百轴,然后焚香展玩,不时也提笔挥毫,点青泼墨一番,不知不觉间已是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仿佛已超脱尘世,犹如置身于林中树下谈僧论道,笑傲人生。今天,潘斯濂仍遗留了少量墨宝,他也是公认的清朝书法名家之一。
1877年十一月,南海家乡的新庄建筑群,包括资政第、太史第和思园公的祠堂等终于大功告成,宣告入伙了,村中思园公的“斯”字辈和“继”字辈子孙,为“思园潘大夫家庙”和新庄园的落成举行了隆重入伙典礼,香火缭绕之下,叩拜神灵,祭祀祖先,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龙腾狮舞一番之后,潘誉徵手捧思园公和区太夫人的牌位,子孙们分列两队,鱼贯而入新建的家庙之中,大家恭恭敬敬地把思园公和他已故子孙的神主牌摆放在祠堂的神龛上。之后在大宗祠摆宴三天,款待四方来贺的亲朋乡里,这也是当地的风俗。这一轮入伙喜庆,共花销了银子971两5钱2分,而当时大夫祠和新庄建设的成本总开支为36896两银子。
潘斯濂还为族中的子弟寄回了几箱珍贵的书籍,勉励他们勤奋耕读,发奋功名,光耀祖先。潘斯濂在京城做官二十多年,不时会买些书籍寄回村中赠送给子侄们。他当年曾说过:“祖父资政公离我们而去已经十七年了,当年思园公患病时我也在床前伺候,他老人家的教诲还时常回荡耳边,令我终生不敢遗忘。”潘斯濂还抽空亲自整理了思园公的家训,教育族中少年要好好领悟,务必恪守传承下去。

这一年,潘斯濂的长女也出阁了,芳龄18,为梁夫人所生,嫁给了当时的闽浙总督、兼署福州将军何璟的儿子。何璟是中山小榄人(约1816-1888年),与潘斯濂为道光丁未同科进士,考上进士已是四十二岁,后来因为辅助曾国藩处理军务有功,获大清皇帝御赐“紫禁城骑马”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