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府丞公潘斯濂家传(九)

(2024-12-02 21:02:56)
标签:

教育

历史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清道光进士-潘斯濂、圣旨
                              府丞公潘斯濂家传(九)

九. 监考殿试

    再说同治十三年的四月,即甲戌1874年,潘斯濂担任京城顺天府的会试磨勘官。会试是古代科举考试最高级的在京城举行的大统考,由各省的举人和国子监的监生报名参加。国子监即古代朝廷的最高学府,在国子监读书的称为监生。村头村族人中的潘继腾、潘伯扬在清代曾在国子监任职,称为国子监典籍,相当于七品文官。而清朝时曾在国子监读书的南海村头村潘氏子弟约有数十人,族谱上称为国学生。
府丞公潘斯濂家传(九)

    潘斯濂担任会试磨勘官的工作就是对科举会试中的出题、评阅考卷等环节进行稽核检查,防止发生弊端和错漏。清代科举,如果出题有错或批阅有误,责任的考官会按章受到处罚和降级处理。
    此外,潘斯濂还担任过殿试及朝考的弥封官。殿试是考生通过了会试选拔后,入围者(即贡生)才有资格参加的,在紫禁城保和殿举行,由皇帝亲自出题的考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层次。通过殿试将贡生分出三甲档次,其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即所谓的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者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而潘斯濂担任的弥封官,是负责在殿试和之后的朝考时,对考生试卷上的个人资料进行保密处理,防止批阅考官根据姓名徇私,以示科举公正的官员。
府丞公潘斯濂家传(九)
    根据清朝的科举制度,殿试的第三天,上述获得进士的考生还要在保和殿进行所谓的“朝考”,其实进士的意思就是已经通过最高等的考试进入翰林院,将来可以加官进爵之士。而翰林院相当于古代国家的精英摇篮,它是古代所以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好港湾。新进的进士参加朝考后,会根据朝考的成绩,以及之前会试、复试、殿试的成绩,择其最优者成为翰林院庶吉士,让他们继续深造再提拔,其余的进士将会派出担任主事、中书、知县等职。
府丞公潘斯濂家传(九)
    约30年前,潘斯濂就是在保和殿参加考试,通过殿试获得二甲第三十名,通过朝考获得一等第二十名的优异成绩,进身翰林院庶吉士。眨眼三十个春秋就过去了,此时此刻,潘斯濂又来到保和殿,身份换成高级考官,亲自监督科举殿试的进行。
    而皇帝宣布科考前三名,即状元、探花、榜眼的仪式在紫禁城的太和殿举行,称为“金殿传胪”仪式。每次“传胪”盛典的场面都十分隆重,王公贵族、文武百官盛装朝服齐列殿前,礼乐齐备,皇帝亲自到场,当届科举考试的全体进士行三跪九叩礼。宣读名单时,礼部官员手托金榜,将状元、探花、榜眼分别带到皇帝面前。仪式完毕后,状元、探花、榜眼在太和殿行礼拜别皇帝,由顺天府府尹亲自敬酒,然后送出紫禁城。只有状元、探花、榜眼三人才有资格,在“传胪”这天走皇帝专用的龙桥御道出宫。顺天府府尹还为状元准备好了黄伞仪仗,为他带上大红花,并亲自扶上马。之后状元开始打马游街,前面鸣锣开道,仪仗威严,城中百姓自然夹道欢迎。
府丞公潘斯濂家传(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