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丞公潘斯濂家传(三)
(三)咸丰年战乱
到了咸丰初年,发生了洪秀全的红巾军动乱,南海西樵一带乱哄哄,潘斯濂就带着母亲和妻儿搬到省城广州居住。到了咸丰八年,由于内乱不息、外患又起,英法等国如海盗抢掠一般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皇帝应对危机中,曾下密旨调动各地的军事力量抵御侵略者,还特别钦点了潘斯濂及十三行几位富商的姓名,要求他们带头捐款助战,以带动岭南的绅富人家踊跃捐资,以支持这场反侵略的战争。(图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佛山一带的民团正在与英国入侵者进行激战。图中左侧还能依稀看到当地的祠堂和进士旗杆。)
当时事态十分严重,省里的总督及巡抚大人召集了本地的绅士富商,通报了战况及朝廷的指示,共同商讨本省如何完善各乡团练队伍的建设,维护当地的治安和保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会上,潘斯濂说:“现在天子日夜操劳,忧国忧民,我虽然职位不高,定当竭尽所能,报效圣上,为国分忧。”
潘斯濂带头捐资五千金,并积极倡议各方捐助兴办团练局,训练本省的团练队伍。各郡县积极响应,用筹集的捐款,招募了一支一千多人的民团队伍,号称“平红勇”,经过严格训练后,派往各乡肃清流寇和土匪恶霸,维持社会治安。潘斯濂的办事能力得到大家的赞许,当时的汉阳相国组建团练队伍时十分倚重他,提出要保举潘斯濂升任监察地方官员的监司之职。潘斯濂认为有违于在职休假的翰林院编修官之礼,婉然谢绝了该位大人的好意。
当广东这边战事平息后,叙功得旨,潘斯濂获赏戴花翎,并赏封五品官衔。大家都为他高兴,并劝潘斯濂取消休假,尽快回京复职。不过这时京师又遭受英法联军的疯狂进攻,潘斯濂已无法成行。
1861年咸丰辛酉二月,潘斯濂的次子潘誉韶出生了,是正室黎夫人所生。同年十二月,第三个儿子潘誉华也出生了,为侧室梁夫人所生。潘斯濂自从将大儿子潘誉徴过继给长房为嫡以承继大宗后,过去了十五年,竟连得两个儿子,可谓大慰母心,全家上下无不欢欣雀跃。
而这段时间,京城却发生了巨变。1860年春,英国舰船一百七十三艘,军队一万八千余人,法舰三十二艘、军队七千余人陆续开到中国。六月中英法联军避开清军防线,从天津北塘登陆,然后合围攻占大沽口炮台。十月中英法联军攻入京师,洗劫火烧了圆明园等宫苑。咸丰皇帝撤至热河避暑山庄,内外交困之下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等丧权失土的条约。极度痛苦的咸丰皇帝借酒解愁,于1861年撒手人寰,慈禧的儿子同治小皇帝登基继位。到秋天时,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恭亲王等联手发动了辛丑政变,捕杀了原来咸丰任命的主要顾命大臣,其余异己大臣也被革除,从此慈禧太后大权在握,通过“垂帘听政”掌控天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