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肉”实为托?
潘敬(字惠隐
清末进士)
南方饭馆有所谓“东坡肉”,煮大块肥猪肉极熟而成,味浓腴,讹传东坡生平嗜此,因以得名,实则东坡并不嗜肉也。
彼游赤壁,只携一鱼。参玉版禅,只尝烧筍。《冷斋夜话》,子瞻(苏东坡)邀刘器之参玉版和尚,至帘景寺,烧笋食之。器之觉筍味殊佳,问何名?子瞻曰:玉版也。
食皛饭,只备“三白”。《高斋漫录》:钱穆父召东坡食皛饭,及至,设饭一盂,萝卜一碟,白汤一盏。
行酒果食,五杀为三。《避暑录话》:司马文正公在洛下,与诸故老时游集,相约酒行果实食品,皆不得过五,谓之真率会,常见于诗。
子瞻在黄州,与邻里往还。子瞻既绝俸,而往返者亦多贫,复杀而为三,自言有“三养”。曰:安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纵日啖荔枝三百颗,果实而已。考彼事迹,绝无嗜肉证据。其《和陶归田园居诗》,一则曰:“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
在则曰:“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
《秋怀诗》:“今年秋应热,过从饱鸡黍。”
纵可谓为嗜鸡,亦非猪肉可比。不仅此也,《集中岐亭诗》引云:“故人陈季常使人劳余,余久不杀,恐季常之为余杀也。即作诗为戒杀以遣。”
则匪特不嗜肉,且戒杀矣。(笔者从东坡先生的诗文中看出其清贫戒杀生,不喜欢大鱼大肉。)
又《惜花诗》:“而我食菜方清斋,对花不饮花应猜。” 《撷菜诗》:“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鸡豚俱不欲食,则托其名以名肉(指菜牌常见的“东坡肉”),实厚诬之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