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中秋月
(王淑琴女士十年前怀念先夫大洸先生的文章,大洸先生为环保专家,晚清举人潘誉徵的曾孙。)
我家住在长江口,走5分钟便可看到辽阔的水面。每年中秋,我和老伴你会坐在堤边的长椅上静等月亮从江面缓缓升起,一开始是暗红色的大圆盘。渐升渐亮,到半空已是一轮晶莹的明月了。这时我们会想起唐张若虚的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仔细体会水波“滟滟”的景象。现在你已不能再和我同看美景,但是我每年中秋还是要到江边来怀念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虽然和儿孙们因为时差的缘故,不能“共此时”。但是我可以想象你就坐在我旁边,两个阴阳两隔的人还是可以共赏中秋月的。
听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我提前一天约5时许来到江边。因为两年前淤了一大片地建码头,在旧堤上已看不到水。只好在新堤边走动。只见白色的快艇正从宝杨码头开出驶向崇明。我身后的夕阳还是一片红光。走到“小沙背海塘水闸”返回时,又一艘快艇从崇明开过来。这时我猛见那月儿早已升起脱却红妆,她惨白的身影羞答答地躲在云雾后面。
啊,嫦娥姐姐,你真能捉迷藏。我一直目不转睛盯着期待着,什么时候你偷偷溜出了水面?使我错失了“出水芙蓉”的一刻。等我走回军用码头时,已是一轮温润的玉盘照在国际邮轮码头(媒体称作“东方之睛”)圆拱上方。太阳虽已落山,天色尚亮,月光还是敌不过阳光,无法照出“滟滟”水波。我心里暗暗叫着老伴,你在和我一起赏月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