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 明 公
健明公,名:泰,字:健明,号:焯堂,堂口:积厚堂,为祥斋公的第三子,即思园公的三弟。健明公容貌清瘦,待人忍让,和蔼可亲,但处事有仁者之勇,乡中邻里有争讼的,多找健明公为其判出谁是谁非,健明公判定后大家都乐意服从,不再争执下去。有些市井之徒常常在巷中聚众赌博,当远远发现健明公走来就赶紧四散藏匿,可见健明公确是正气凛然,令人敬畏。
以前百滘堡曾设立“限缴令”,督促各甲各户必须在限定的期限内缴纳国家的课税,后来由于执法不力,“限缴令”慢慢荒废,许多人又不自觉纳税了。到了嘉庆二十三年,健明公首倡恢复“限缴令”,得到堡内各乡的响应,各村耕户在自己所属的期限内缴清田赋,不再劳烦邑中的差吏到处催促纳税。
另外,健明公又在乡中倡办诗文会,提升本地民众的文化水平和纳税报国的意识。每年的第四季都在堡内的人和寺办一次会,考大家的课文和诗词,选出其中成绩优秀的人与执行“限缴令”表现最好的人一并给予嘉奖。文化修养的提高,使更多的人懂得国家收取赋税是为了让天下更多的人分享财富与太平的道理,大家也集思广益,完善条例,使“限缴令”能长久实施下去。
民乐窦(水闸)关系到百滘堡、云津堡两堡基围内过千倾农田的旱涝问题,民乐窦会根据时节开启和关闭,从而实现蓄水或泻涝等功能,这与广大乡民的生活及安危密切相关。民乐窦旧址在新址的南面约百步的位置,据说早在宋朝就已修建,不过由于河涌水道迂回曲折,常有淤塞,到了清朝嘉庆年间,健明公主持治理河道,并将民乐窦迁至新址,使其更加坚固,抗旱排涝功能发挥得更好,成为一方农民不可缺少的重要水利设施。
另外,道光已酉年的修堤工程和西江河神庙的重修工程,实际健明公出力居多,不过健明公务实低调的品格,许多人并不知道其功劳。
健明公晚年长寿,临终前已预知天命,先命家人把正厅洒扫干净,并换好衣冠,不久安然而逝,可见健明公的正气凛然是与生俱来的。
附健明公家谱:
14世 潘裔昭 -
号:光远 冲斗公之子 子 应隆(乐耕公) 应霖 应鳌 ,
15世 潘应隆
- 名:麟 字:应隆
号:乐耕(1684-1765年)
光远公(裔昭)之长子 子 达贤(谨川公)达均 达邦
,
16世 潘达贤 -
名:定 字:达贤 号:谨川(1710-1775年)
堂名:课耕堂
曾任县吏,敕赠儒林郎直隶州州同
乐耕公应隆之长子 子 祥斋公瑞璋,
17世 潘瑞璋 -
名:萼 号:祥斋 堂口:豫顺堂
1743-1806年
貤赠资政大夫员外郎
貤赠通奉大夫顺天府府丞
谨川公达贤之子 子 健行 新魁(早世) 健明 健良 ,
18世 潘健明 - 名:泰
字:健明 号:焯堂 堂口: 积厚堂
祥斋祖之三子
河工议叙修职郎
敕授儒林郎 布政司理问 例封文林郎
敕封修职郎
肇庆广宁县训导 貤封承德郎 翰林院编修
子 以通(介修)
以翎(习修) 以哲(迪修) 以观(仰修)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