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万顷沙_漫步于祖先开拓的土地上(1)
每次踏足万顷沙的土地,心中总有一份亲切与安宁的感觉。毕竟这是南海世德堂中一位先祖在两百年前最早参与围垦开拓的滨海沙田,今天这里仍是一片生机勃勃,其丰富物产仍哺育着一方众生。
今天万顷沙最大的村应算冯马村,村民其实不姓冯,也不姓马,传说是百年前光绪年间,当地驻守官员率领村民英勇抗击台风,其中姓冯姓马的两位官员不幸捐躯,为纪念他们的义勇而立冯马庙,当地村庄也渐称为冯马村。由于有了这段难得的百年历史故事,冯马村成为今天美丽乡村的典型,村容搞得很漂亮,并被评为了广州名村。
其实万顷沙的历史还应往前追溯到两百年前,根据家谱记载,十八世祖思园公潘进,清代十三行时期在首富伍家工作,到了嘉庆年间开始涉足香山沙田业,当时横沥岛、万顷沙还是波浪翻滚的南海之滨不时沉浮的海中滩涂。根据思园公遗留的书信可以看到,当年他与省城的官绅韩简修、陈崑山、何体(又称何七叔,传说是南粤沙田巨户沙湾留耕堂的族人)等四人合股开发香山沙坦。经过百年的围垦发展,后来潘氏家族拥有了黄阁乌洲山北部九穗围、同庆围,以及横沥、万顷沙等处沙田近3万亩。
从思园公的书信中,可以看到当年家族数代的前辈,历尽艰险,抗风搏浪,围海造田数十载,并不时要冒死与匪盗周旋,为子孙后世打下了百年基业。因此,思园公潘进是万顷沙最早开拓者之一。正是由于这万亩良田的滋泽,令数百里之外的西樵山下村头村,在清末民初时成为南海县繁荣一时的富庶之乡。思园公潘进也由于其孙潘斯濂在道光年间考中翰林进士而获得朝廷封赏,生前曾受清朝资政大夫封号。思园公还曾由于对地方水利的杰出贡献而配享于清代西江河神庙中,事迹也收录在道光版的南海志中。
(沙田上种植的草皮)


(美丽乡村运动令许多村庄面貌一新)


(这位老伯说,自己一家是日军入侵时才迁入冯马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