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清朝(27)岭南大学的前世今生

标签:
教育 |
分类: 穿越清朝、博物馆、其它古迹 |
1)岭南大学的前身:广东基督教学院(格致学院),光绪十年(1884年),美国在华传教牧师香便文(B.C.HENRY)和哈巴(S.P.HAPPER)先后向纽约长老会万国传道总会提议,在广州办一所高等学堂,得到同意,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沙基金利埠(现六二三路)开办格致学院Christian College in China。哈巴任监督,亲自担管教。在1899年,格致学院集中办科学教育,并搬至广州四牌楼街的福音堂。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这间书院成为纽约大学附校。
(格致书院创办人哈巴医生)
(格致书院1900年全体学生合照)
(格致学院在康乐村购置的校园用地)
2)光绪三十年(1904年),格致学院改名为岭南学堂。这年岭南学堂由中国人钟荣光出面,在河南康乐村购地(200 多亩,现中山大学内)建筑校舍。1905年毕业生钟荣光出任岭南学堂的校长。
(岭南大学其中一位洋人校长)
(大学中央草坪,右边建筑为马丁堂,今天草坪两旁已植参天大树。)
3)1904年岭南学堂的教职员:
4)民国元年(1912),更名为岭南学校。民国3年,改办为岭南文理科大学。至19世纪20年代,岭南学校卷入广州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包括沙基惨案、省港大罢工等。在民意压力和政府教育部要求下,岭南学校重组。1927年8月1日正式由华人接管,更名为岭南大学,简称南大。
(校长雷迎崖的家庭)
5)岭南大学建校捐资最多的马丁先生与建于1905年的百年建筑“马丁堂”:
6)1912年孙中山先生参观岭南学堂,在马丁堂前向全体师生作了“非学问无以建设”的著名演讲。 “......肩责之道若何,无他,勉术学问,琢磨道德,以引进人群,愚者明之,弱者强之,苦者乐之而已。物竞争存之义,已成旧说,今则人类进化,非相匡相助,无以自存。倘诸君如有志而力行之,则仆(我)之初志赖诸君而达,共和新国亦赖诸君而成。是则仆所厚望于诸君者。”
7)1930年10月岭南大学的全体教师合影,人群中应该包括籍贯南海西樵百西村头,并在岭南大学任教的潘保荫、潘保莳(潘世德堂23世)。保荫为德国耶纳大学经济博士,保莳为上海光华大学文科学士,他们为举人潘誉徴之孙:
8)1930年至1931年岭南大学学生会:
9)大学乐队与毕业班:
10)1924年孙中山下令将“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政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提议将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以资纪念。1926年7月17日正式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后来中山大学与岭南大学合并,成为广东的最高学府。
(照片为三任校长的许崇清,曾任广东省副省长,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也是潘保荫的岳父。)
11)岭南大学的今身:中山大学
广东-南海-西樵-百西村头村潘氏探源网 http://blog.sina.com.cn/siyuan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