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关于广西潘氏宗祠
2011-1-24 广西潘麒元
广西潘氏宗祠,顾名思义,乃整个广西潘氏之总祠堂。祖祠之所以称广西潘氏宗祠,与各分支宗祠不同之处在于,分支宗祠,立祠之本,皆为纪念其始迁祖及始迁祖以下之历代列祖列宗而建(如防城潘氏宗祠为纪念其始迁祖兆麟公而建,贵港居仕村潘氏宗祠为纪念其始迁祖永康公而建等等),而广西潘氏宗祠,无论始迁祖何人,只要承认为毕公之后,季孙公一脉者,皆可入祀宗祠,享万年香火。而不是局限于各劈脉之分支。此即广西潘氏宗祠之其历史渊源。
广西潘氏宗祠位于广西宾阳县城卢圩潘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至明正统年间,迪恭公自徽州官迁宾州知州,因见祖庙残破矮小而原址扩建,自建宗祠上下二座,将原名“潘氏家庙”改名为“潘氏宗祠”,并置水田廿亩,所收租谷作为每年会祭宗祠蒸尝之资。宗祠正堂神牌主位立毕公高(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姓姬名高封毕公世称毕公高)为潘氏始祖,远近潘氏各世家巨族,凡毕公之后季孙公一脉者,皆将先祖牌位入祀宗祠,春秋二祭俱来归宗祭祖,本宗祠渐成广西潘氏总祠堂。至清道光年间,宗祠历三百多年失修,族人龙翔公发起,在原址再建宗庙,重兴祖祠(当时回乡的宾州上林籍京官张鹏展为龙翔所修潘氏族谱写的序中有“建祠堂以修时祀,置蒸尝以备时祭,”之句,由此知重建发起人为迪恭公十二世裔龙翔公。)
新中国建国后,历破四旧及文革等运动,宗祠先是改作潘村小学教学之用,后于七十年代文革期间遭拆毁。
公元2004年,以宾阳潘村、郭塘村、北街为首的族人发起重建建议,经广西各方宗亲共同努力,在原址再次重建。建成后,仍按历代祖制,于春分及秋分日举行春秋二祭,会祭我潘氏历代先祖先贤,广西各地潘氏族人,一如往昔,归祭先祖于宗祠,敬祖睦族,奉先思孝。凡我同族,均应会祭宗祠,使知水之有源,人之有祖也。
祭祖仪式沿用传统儒家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三献礼”,分初献亚献终献,每一献行三跪九叩大礼,三献礼共行九跪廿七叩,肃穆而隆重。
广西宾阳县新桥镇郭塘村潘麒元敬撰
2007年6月
参考资料:
1、道光年间所修的《明宾州知州迪恭公世系潘氏族谱》;
2、道光年间重修的广西潘氏宗祠大梁上之记载文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