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先辈足迹(8)访婺源寻潘氏“一门九进士”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华根源、潘氏根源 |
潘成忠
2011年5月14日至15日,我们离开九江来到了婺源。前来接待我们的是婺源新华书店的潘林女士。我与潘林女士是在网上相识的,是潘氏文化这根纽带把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潘氏宗亲联系在一起的。潘林宗亲热情好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过去,婺源县属徽州管辖,解放后才划归江西。因此到了婺源就能感受到徽派文化的气息,这里“黑瓦白壁马头墙”的徽派建筑比比皆是,让我们这些未曾见过徽派建筑的荆楚客耳目一新。
2011年5月15日清晨,潘林叫来开出租车的宗亲潘金炎,将我们送至婺源中云镇桃溪坑头村。我们在桃溪参观了太宰读书处、明清徽派房屋、小桥等古建筑。在坑头村潘子述家小憩时,东道主送给我一本桃溪坑头潘氏族谱,我也送给东道主一份潘氏资料,即张居正为桃溪潘氏族谱所写的序言。中午,由桃溪支部书记潘作宏在豸峰村设宴招待。午宴后我们来到桃溪村村委会,潘作宏书记送给我一本《千年文化名村——坑头》,我也回赠一份潘氏资料。下午,潘作宏因事不能陪同。由桃溪村委会干部潘锦源陪同,参观了孔村与豸峰村的潘氏古建筑。在孔村会见了婺源水利局专家潘琪淦宗亲。傍晚,婺源康辉旅行社的潘振华、潘建腾由婺源县城开车来豸峰接我们回到县城。
参观了婺源桃溪之后,我深深地感到这是一个值得潘氏大家族骄傲的地方,因为桃溪潘氏创造了自己辉煌的历史,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坑头村,历代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
据明代工部尚书潘季驯所编修的《纯孝里潘氏世谱》和其他史料记载:福建三山人潘逢辰,潘综公第十八代孙,字吉甫,因黄巢寇乱,避难安徽歙县黄墩,其后,始来婺源,定居桃溪(即坑头村),为桃溪潘氏始迁祖。桃溪的下游孔村、豸峰村由此繁衍。潘逢辰的后裔中有许多骄骄者,在潘氏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美谈。
坑头村有“两多”、“两绝”。“两多”中“一多”是自古以来文人仕宦多。村民流传有“进士满街走,秀才多如狗”之说。村谱载:仅明正德至万历年间,该村中进士者就有十一人,任尚书者六人。其中潘璜祖孙三代里出了九位进士,潘璜一人就先后任过吏、刑、工、兵四部尚书的史实,在婺源辉煌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村中“尚书故居”曾有对联曰:“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清初,该村潘姓子弟中举者亦有二十余人,但多研究学问和著书立说。当代台湾著名红学家潘重规即该村后裔。另“一多”是古桥多。至今村中央小溪上历代所建的三十六座半小型石拱桥,蕴涵着一个意味深长的传说——村中共出了三十七位达官,其中三十六位系寒窗苦读考取功名,村人允许其各建一桥(谐“轿”音),以示荣耀;而有一位却是花钱捐来的,村人只允许他建半座桥,以警后人。“两绝”中“一绝”是村中以一口据说是吕洞宾所掘老井的泉水,酿制而成的“老水酒”,谱载明代宰相严嵩酷爱饮用。“二绝”是村民引溪中活水入宅放养的“冷水塘鱼”,鲜嫩味美而又可入药。此外,坑头村还有千年牡丹、“太宰读书处”以及“桃溪八景”等。
桃溪村位于江西省婺源县中部,属龙山乡管辖,途经豸峰和孔村两个自然村,距县城30公里左右。对外交通坑头村——孔村——豸峰村18里为简易公路,豸峰至中云镇为水泥路,中云镇的公路往西通向中国瓷都——景德镇,往东北则连接著名旅游区——黄山。
桃溪潘氏还有一个值得骄傲的事情,就是万历首辅张居正为婺源《潘氏族谱》撰写了序言。张居正在序言中回顾了潘氏的辉煌历史,列举了桃溪潘氏众多的为官者,还讲述了自己为婺源桃溪《潘氏族谱》撰写序言的原因。张居正在《序言》中说“今子温以知鹤庆军民府事家居,欲克成其事,以先君襄毅公故,越数千里,走价京师,恳余序。嗟夫,余之有负于公多矣。余髫年未第时,以先茔为仇家所讼,公适督木,余荆州一见,辄试而奇之,力为之解,故余得保先人邱垄,皆公之德也。余少仕时,窃欲假缘,携一觞浇宿草,吊公于九原之下,今老矣,弗能也,适子温以序谱见属,余重有感而为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张居正为婺源桃溪潘氏撰写《序言》实为罕见,这是我潘氏的无限荥光与骄傲。
桃溪的坑头村,历史悠久,建村已经一千多年,十八里桃溪,青山环绕,流水潺潺,苍林翠竹,葱笼蔽天,被誉为“世外桃园”,难怪有旅游者参观桃溪村后说“泰山归来不看岳,婺源归来不看村”。桃溪潘氏子孙热爱自己的家乡,其中潘永祥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潘永祥土生土长的坑头人,从小就深受婺源地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他对家乡坑头充满着关爱之情。退休后,潘永祥先生多方收集历史文化资料,进行整理编撰,几经修改,历经一年多写成《千年文化名村——坑头》一书。当桃溪村支部书记潘作宏把《千年文化名村——坑头》赠送给我时,对潘永祥宗亲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中国能为一个小小村庄编写史书的,可谓凤毛麟角,极其少见。
咏婺源桃溪潘氏
婺源桃溪如画图,依山傍水筑徽庐。
清凉甘泉润山民,深厚沃土育潘族。
一门考中九进士,六部擢用四尚书。
名人辈出闻遐迩,文韬武略皆佩服。
桃溪坑头潘氏村落:
作者(右)与潘锦源(左)2011年在孔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