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道—北海道
(2012-06-20 10:33: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夕雅子说的故事 |
1869年—1882年由虾夷地方改为北海道,设11国(今设14支厅),包括渡岛国、后志国、胆振国、石狩国、天盐国、北见国、日高国、十胜国、钏路国、根室国、千岛国。北海道是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唯一的道,也是最北的一级行政区,为日本除了本州以外最大的岛。南以津轻海峡界本州岛,北以宗谷海峡界库页岛。札幌是北海道的行政中心以及最大城市。北海道,南北宽420公里,东西长540公里。面积7.8万平方公里。 西临日本海,南濒太平洋,东北滨鄂霍次克海;西南以津轻海峡与本州毗邻,北隔拉彼鲁兹海峡(宗谷海峡)同萨哈林岛(库页岛)相望,为扼控两峡的战略要地。以前《日本书纪》作为渡岛登场,与阿倍比罗夫有接触,奈良时代,平安时代与出羽国进行了交易。当时的居民,与东北地方北部的居民同被叫虾夷,两者可能为同一民族,并且可能是现在的阿伊努族的祖先。明治元年(1868年),明治新政府决定在虾夷地设置箱馆裁判所,随即把名称改为箱馆府。1869年虾夷地改称北海道,设置11国86郡(地理分区)。同年7月设置北海道开拓使(箱馆府因此废除)之后,北海道的开拓正式进行。1882年废止开拓使,设置函馆县、札幌县、根室县三县取代开拓使。1886年取消3县,改设置北海道厅。由于明治政府的政策许多日本人从内地的各地移住,开拓的热潮涌入了道内各地。在1869年,明治政府要求为“虾夷地”取新的名称时,松浦武四郎以北方的“北”(きた)、“カイナー”(阿伊努族对当地的称呼)的“カイ”,以及日本对领土常使用的“道”(どう),合并为“きたかいどう”,翻成汉字为“北加伊道”;最后并获得采用,但在考量配合律令制时代的五畿七道的“东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因此转为“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1869年设置的北海道11国86郡。北海道岛是一座岛屿,本岛面积7万7,981.87平方公里,是日本列岛中仅次于本州的第2大岛,在世界排名第21位,比爱尔兰岛稍小些,但比库页岛稍大。北海道和南方的本州岛以津轻海峡相隔,但有青函隧道的铁路运输与海峡渡轮作为接驳。北面隔宗谷海峡与库页岛相望,东方则为千岛群岛。西临日本海,东南方面为太平洋,东北面则是鄂霍次克海。季风显著,为温带季风气候。北海道许多地名为阿伊努族原住民语转化而来。但后来又以汉字转写原住民语,造成北海道多“难读地名”(难以汉字判断发音)。例“…内”、“…别”的地名即为阿伊努语中,近沼泽、河川之地;首府“札幌”等亦为原住民语转变而来。北海道在行政上是“道”,也是目前日本唯一的道,和县是平等的,过去下设有14个支厅,为第二级行政区,在2010年4月起已改由9个综合振兴局和5个振兴局取代;各振兴局(支厅)下有市、郡、町、村,不包含北方四岛,全北海道现有179个市町村(35市129町15村)及64郡。根据过去北海道支厅设置条例中,支厅的管辖区域是只有各郡所管辖的地区,并不包含市,不过实际上支厅的业务也确实在各市的区域内执行,因此一般都将各市当作支厅的管辖区域。因为北海道范围广大,许多情形下仅列出町村名或郡名并不容易让人知道确切位置,因此会使用支厅名作为辅助;例如新闻中会使用“网走管内的○○町”。2008年北海道议会议决通过北海道综合振兴局设置条例,内容包括取消支厅,改在各地区设置振兴局取代,原预定于2009年4月1日施行;但由于部分地方之反对,延后至2010年4月1日才实施。
【渡岛国】
日本明治时代所划分的地方令制国,隶属于北海道。辖区包含现在的渡岛支厅和桧山支厅的南部区域。1869年8月15日在北海道设置11国86郡,渡岛国成立。下设龟田郡、茅部郡、上矶郡、福岛郡、津轻郡、桧山郡、尔志郡。1872年进行人口调查,统计人口为75,830人,占全北海道的六成人口。1881年7月津轻郡和福岛郡合并为松前郡。
【后志国】
日本明治时代所划分的地方令制国,隶属于北海道。辖区包含现在的后志支厅虻田郡和小樽市钱函4~5丁目以外的区域、桧山支厅北部区域。1869年8月15日在北海道设置11国86郡,后志国成立。下设久远郡、奥尻郡、太橹郡、濑棚郡、岛牧郡、寿都郡、歌弃郡、矶屋郡、岩内郡、古宇郡、积丹郡、美国郡、古平郡、余市郡、忍路郡、高岛郡、小樽郡。1872年进行人口调查,统计人口为19098人,在北海道人口仅次于渡岛国。
【胆振国】
日本明治时代所划分的地方令制国,隶属于北海道。辖区包含现在的胆振支厅全域、渡岛支厅的长万部町和八云町(不包含原熊石町区域)、后志支厅的虻田郡、石狩支厅的千岁市和惠庭市、上川支厅的占冠村。1869年8月15日在北海道设置11国86郡,胆振国成立。下设山越郡、虻田郡、有珠郡、室兰郡、幌别郡、白老郡、勇拂郡、千岁郡。1872年进行人口调查,统计人口为6251人。
【石狩国】
日本明治时代所划分的地方令制国,隶属于北海道。辖区包含现在的石狩支厅的千岁市和惠庭市以外区域、后志支厅的小樽市钱函4·5丁目区域、空知支厅全境、上川支厅南部不包含的占冠村区域。1869年8月15日在北海道设置11国86郡,石狩国成立。下设石狩郡、札幌郡、夕张郡、桦户郡、空知郡、雨龙郡、上川郡、厚田郡、滨益郡。1872年进行人口调查,统计人口为6003人。
【天盐国】
日本明治时代所划分的地方令制国,隶属于北海道。辖区包含现在的留萌支厅全境、上川支厅的北半部、宗谷支厅的丰富町。1869年8月15日在北海道设置11国86郡,天盐国成立。下设增毛郡、留萌郡、苫前郡、天盐郡、中川郡、上川郡。1872年进行人口调查,统计人口为1576人。
【北见国】
日本明治时代所划分的地方令制国,隶属于北海道。辖区包含现在的网走支厅和宗谷支厅的丰富町以外区域。1869年8月15日在北海道设置11国86郡,北见国成立。下设宗谷郡、利尻郡、礼文郡、枝幸郡、纹别郡、常吕郡、网走郡、斜里郡。1872年进行人口调查,统计人口为1511人。1881年7月钏路国网尻郡被并入网走郡。
【日高国】
日本明治时代所划分的地方令制国,隶属于北海道。辖区包含现在的日高支厅。1869年8月15日在北海道设置11国86郡,日高国成立。下设沙留郡、新冠郡、静内郡、三石郡、浦河郡、样似郡、幌泉郡。1872年进行人口调查,统计人口为6574人。
【十胜国】
日本明治时代所划分的地方令制国,隶属于北海道。辖区包含现在的十胜支厅。1869年8月15日在北海道设置11国86郡,十胜国成立。下设广尾郡、当缘郡、上川郡、中川郡、河东郡、河西郡、十胜郡。1872年进行人口调查,统计人口为1464人。
【钏路国】
日本明治时代所划分的地方令制国,隶属于北海道。辖区包含现在的钏路支厅和十胜支厅足寄郡的多数区域,成立之初,辖区还包括现在的网走支厅大空町、美幌町、津别町的地区。1869年8月15日在北海道设置11国86郡,钏路国成立。下设白糠郡、足寄郡、钏路郡、阿寒郡、网尻郡、川上郡、厚岸郡。1872年进行人口调查,统计人口为1734人。1881年7月网尻郡被并入北见国网走郡。
【根室国】
日本明治时代所划分的地方令制国,隶属于北海道。辖区包含现在的根室支厅、齿舞群岛和色丹岛。1869年8月15日在北海道设置11国86郡,根室国成立。下设花咲郡、根室郡、野付郡、标津郡、目梨郡。1872年进行人口调查,统计人口为832人。1885年1月花咲郡的色丹岛独立设置色丹郡,并改编入千岛国之管辖。
【千岛国】
日本明治时代所划分的地方令制国,隶属于北海道。辖区包含千岛群岛。1869年8月15日在北海道设置11国86郡,千岛国成立。辖区包含南千岛群岛的国后岛和择捉岛,下设有国后郡、择捉郡、振别郡、纱那郡、蕊取郡。1872年进行人口调查,统计人口为437人。1875年11月根据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日本在取得的千岛群岛北部岛屿分别设立得抚郡、新知郡、占守郡,并编入千岛国管辖。1885年1月原属根室国花咲郡色丹岛独立设置色丹郡,并编入千岛国之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