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远是孩子

(2024-02-11 09:37:53)
分类: 个人表达区

大年初一,习惯不睡懒觉,早起码了几个字,准备妥当,去完成2024第一跑。学校操场,只身一人,很是安静。打开“十点听书”、“华为运动APP”,一边跑,一边听。购买了12个月三百多本的有声书,不知不觉已经听到第六个月的内容。我们应该提倡阅读纸质书籍,但并不排斥有声电子书。一本几百页的书被介绍者浓缩成短短二三十分钟的内容,听众所能获取的东西很是有限,其中夹杂介绍者主观对书籍的理解,势必导致听众习惯性接受,而不思考。个人观点:作为信息的获取,听书并无弊端,若是听到好的书,感兴趣的书,还是需要购买纸质版来好好阅读一番的。

除夕夜,没有发祝福短信,大年初一大早只给五个自认为比较重要的人发了真诚的祝福语。网络上的优秀文案很多,只觉自己思考而出的文字更具“诚意”。身在人世间,离不开朋友圈中集体送祝福的俗套之举,但对“复制粘贴”的模式甚是反感。突发奇想,初一跑了个13.14的好数字,有感而发:

是无意,是刻意,

大年初一,跑出一个新数字,

13.14

路过的你:

健康一生一世,

快乐一生一世,

幸福一生一世,

无意、刻意,皆如意

很多时候,美好的祝福早早深藏在心底,只差一个喷涌而出的契机。健康、快乐、幸福是所有人一生都希望拥有的。生活中,有很多不经意的获得,带来意外的惊喜;亦有刻意的努力追寻,因此得来欣慰,不管如何,都希望所得的一切皆所希望的!

听完了皮耶罗·费鲁奇的《孩子是个哲学家》。书中很多内容平时已知,在实践中努力落实,所以深有感触。最感动的是作者给这本书取名——《孩子是个哲学家》。成人需要向孩子学习,很多时候孩子不经意的表现都是大人身上行为的折射。我想:不管时光如何流逝,年龄增长到几岁,每一个人体内永远住着一个孩子,希望被人看见,希望被肯定,希望得到爱,这是人类最原始的基因,亘古不变。只是,当我们被“年龄”这个外在的数字所蒙蔽,以为成人的世界应该如何、应该怎样。不可否认,成年人比孩子具有更大的勇气,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但内心深处的一些需求从出生至今未曾改变。每一个人永远都还是孩子,需要被看见,当然,我们也需要去看见他人,书中说:“慢下来,不紧张,活在当下,享受自己,你有权利不带目的地生活。”是呀,慢下来,不紧张,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周遭的一切,不带目的地生活,我们还是个“孩子”。

为了同儿子去看贾玲的新剧《热辣滚烫》,为了算计好时间,不过多浪费,提早去续卡买票,去给两轮车子加油。一只手握着加油枪,一只手推着立不住的坐垫盖子,很多汽油飞溅而出。一个加油站的工作人员过来帮忙扶住了坐垫盖。加油完毕,他见加油口边上被溅出的汽油弄湿,提议帮我擦拭。我连连表示感谢,一声声“谢谢”令对方居然有几分不好意思,貌似有点儿脸红。看吧,一个大男生也是个“孩子”。

《热辣滚烫》中笑点泪点交织,在贾玲身上居然找到了强烈的熟悉感。毕业女大学生窝在家里十来年不工作,承受着闺蜜挖墙角,亲妹妹要求房子过户于她,表妹为了转正不断过来求助,“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并没有别人以为的轻松、幸福。与妹妹大干一场后,选择离家独自生活。烧烤店做服务员,遇见隔壁健身房教练,心生爱慕。一个胖女孩可能更加需要爱吧!无怨无悔的付出并没有得到所期待的尊重,好在她非常果断地转身离开。在表妹节目中遭受“被安排”,洋相尽出,心灰意冷选择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老天爷都不收留她。嚎啕大哭一场,她选择改变,用拳击来改变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成功替补出场,对战职业选手,没有获得比赛的胜利,但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已经赢了”。是的,她赢得了成长,这蜕变的不仅仅是外在的容貌,更有那份内在的独立。人总是习惯向外索取依靠,如一个孩子一样希望被看见,被肯定,被爱,外在的一切都是如此不可靠。唯有内在自我的提升才是最坚实的依靠。

每一个成人其实都还是“孩子”。我们需要善待每一个他人,给予他肯定,真诚的祝福,无限的爱意。我们需要看清自我的真实需要,不断内求,拥抱自己体内的那个“孩子”。正如贾玲所说:“一切都还来得及,好好爱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大年初一小记
后一篇:关注“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