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的寒假,慵懒的生活在2月2日接到缪老师的电话开始被打破。感谢她记得我,有什么事情会想到我。她认识的人多,不管是出于给我机会,还是需要我给她支持,在关键时刻,她能想到我,足见我在她心中的地位(此处王婆一下)。
2月2日接到录制空中课堂的任务,一刻都不怠慢,连夜备课、做课件。第二天因为要去社区做志愿者,风雨中值班还拿出手机背教案。听课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家长、同行、专家……大型的公开课,总不能上得太差。再者我也得让孩子学有所获。空中课堂虽然没有师生互动,但是,我要想办法在40分钟内牢牢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的注意力持续更长的时间。
教案设计了一稿又一稿,课件尽量体现趣味性,多运用有声视频来提高学生的兴趣。那几天,一坐电脑前就是好几个小时,沙发也成了我的“睡床”,感谢老公的支持。第一节二年级上册第二课《找春天》运用了大量的动画,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大部分孩子都挺喜欢,也算是顺利完成任务。会耍点小聪明的自己,也算是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技术的长处。教学设计很简单,就是带领孩子学习生字词,读课文。但是因为课堂中有大量的音频、视频的插入,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见,网络学习中,课件发挥的作用是多么巨大。由于有第一次的经验,在第二次录课时,我也想着用生动有趣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结果却是南辕北辙,折腾了自己,在录课前一个晚上还没有定下设计稿。折腾了一圈之后发现,教学手段再有趣,终归要建立在“教学内容”之上。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只能为教学内容锦上添花,永远不能优先于教学内容。兜兜转转一大圈还是回到原点,老老实实设计教案,再制作课件。因为第二次课是语文园地的学习,复习巩固为主,在于孩子能力的培养,所以形式很重要。录制了两次,勉强满意。第三次,承接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在第二次的基础上,我老老实实备课。第一稿稀里糊涂,东拼西凑,教研员极不满意。好在遇到几个耐心的指导老师,一点点指导,我一次次修改,修改到第四稿,大家基本满意,然后再着手做课件。虽然制作课件足足花去了2天时间,但是感觉还是值得的,因为生动的呈现方式能够极大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录制一次之后,剪辑、拼接了一丢丢,总体还是满意的。
此次录课结束,感觉自己开始活过来了,原本吃了睡,睡了吃的日子,是挺舒服的,但是你到底收获了什么?大概只有一身的赘肉吧?这样的折腾,虽然有点累,但是有收获。录课结束了,我依然每天坐在电脑前,不为别的,为的是不想每天浑浑噩噩。因为你偷的每一个懒,不会有任何人给你买单。人生,就是自己不停地折腾,才会自我感觉越来越良好。
希望疫情快点过去。虽然已经习惯了“宅家”的日子,但仍然渴望在阳光下撒欢。期待早日摘下口罩,带着儿子出去闲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