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手机”
(2023-12-24 16:36:15)
标签:
随想 |
分类: 个人表达区 |
刷个朋友圈,看个公众号推文,时间就这样偷偷溜走,悄无声息中太阳落了山,夜晚款款而至。
当代人被手机牵制得过于严重,时不时总会拿起手机看一看。漫无目的,纯粹图个短时的快感。这种及时性的甜头吃多了,让人上瘾,导致思考不再深入,难再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科技是把双刃剑,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在不断侵蚀着人类的精神世界。短暂的快乐过后,人们容易沉静在空虚之中,从而再次到虚拟世界中寻找快感,周而复始,“电子产品成瘾症”自然而生。整个社会如此,一代又一代,不断延续,较难改变。不知道其他国家的孩子对电子产品是否也同样着迷,起码我自己,还有周边的很多成人、孩子是离不开电子产品的。既然意识到了问题,就应该努力去改变,慢慢远离,循序渐进,相信终归是可以成功的。
很庆幸,小儿子没有沉迷于手机。记得曾经有那么一次,小家伙趁我外出学习,躲在自己的床上,成功蒙骗过老爸,刷了一天的“小红书”。事后,他所遭受到的批评是极其“恐怖”的。在教育方面,我是一个非常讲原则的妈妈。在规则内,你可以肆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逾越规矩的事情是不被允许的。当然规定是死的,有些时候可以变通,可以通过真诚的沟通,尊重孩子的想法,但一定不可以采用欺骗的方式。小家伙放学回到家,但凡有时间都会折腾乐器:柳琴、笛子、陶笛……为了到音乐老师那里换取积分,他已经自学了好几种乐器,其中最爱柳琴,弹起来,也是有模有样。他不被手机所吸引,估计是因为发现了有比手机更具魅力的事物——乐器。可见,小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态度,需要家长的引导。多带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多亲近大自然,听听鸟鸣,看看流水,赏赏鲜花,种种植物……培养孩子多元的兴趣爱好,势必可以减少他们对“电子产品”的喜爱程度。
现在想想,自己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家长,甚少带儿子走进大自然,沉浸其中,用心去感受过她的真正魅力。好在儿子比较给力,他依然具有超强的敏感性,丰富的爱好。家长需要成为孩子成长的引领者。现在很多家长自己深陷电子产品的漩涡中,无法自拔,我也应该算是半个吧?父母的行动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说得再好不如做出来给孩子看。现在的父母擅长讲道理,有点儿“仗势欺人”的嫌疑。他们会说,自己是家长,以前读书很辛苦,现在工作更辛苦,应该刷刷手机犒劳自己。光从逻辑上来说并没有毛病,但是家长曾经的辛苦,现在的劳累,孩子并没有看见,他们只是看见了每天“葛优躺”着“机不离手”的爸爸妈妈。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怎能不迷恋手机呢?
非常感恩,我的儿子不是一个“手机控”。作为妈妈,也不应该被手机“裹挟”。需要时时提醒,痛下决心。有些改变需要刻意,需要一定的意志力。下定决定,相信自己会同儿子一样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