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1日,在安徽阜阳市清河路一位农村老太在以赠剪纸的方式推销自家的手工产品。据了解,老人名叫胡张氏,家住该市颍州区王店镇十八里村十八里棚庄。老太太今年90岁了,子孙满堂。老人有一手拿手的针线活和剪纸手艺,每年冬季春节前她都把农闲时做好的高粱葶锅盖及扎好的刷锅把子带到城里来卖,胡老太告诉记者:我卖这不图赚钱,只图展示自己的手艺活,虽然现在大部分城里人和乡下人都不使用这些传统的家什了,但它还是有一定的销售市场,你不信,用地锅做的饭菜味道就是不一样啊!老人说着话可手上的剪刀一直没有停留,她把一幅幅精美的剪纸赠送到喜欢她的手艺活的顾客手中。
从图片上的几朵剪花来看,90岁的胡张氏是一位善于做剪纸绣花样儿的巧手,他肚子里该有更多的花儿,但我们无法得见,也没有人到她家里采风或“保护遗产”,她也不“以剪纸为本”,靠卖剪花样儿养活自己。她卖自己亲手扎制的生活用具,同时不停地剪纸花样儿——我认为这不是什么“营销策略”,而是一种价值的宣扬。她在街市上公开展示着的自己剪纸的巧技,曾经是中国妇女人格完美的重要准则之一,也曾经辉煌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而今她将离去,在最后的时光里她以伴随自己生命的剪纸花儿做一场最后的绝唱,唱给现代社会中疲于奔命的人们——请你来看我最后一眼吧。
面对这位艺术母亲的呼唤,我心里涌动着一股酸楚——母亲啊,我离你很远,不能去看望您老人家——其实,我也是不孝之子,我把您记在心中。
在此恳请离老人近距离的兄弟姐妹,多关心一下她的生活吧,以及她心中那些还没有剪出来的花儿。她是传统民间剪纸最后的传承人,她的花儿中有我们民族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