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现状
长期以来,大多数的基础教育普遍存在重升学轻素质的问题,导致科学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它的价值是语文、数学、外语等其他基础学科无法替代的,如果不重视农村地区的科学教育,就等于在扼杀农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们课题组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希望通过调查发现困难、找出原因,进一步推进科学教育的发展。
1.科学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城市小学一样,大多数郊区、农村学校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把科学课列在副科之列,因为不是主课,其地位自然明显低于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的主科,许多地方都存在着对科学课的挤课、占课现象。
2.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师资状况很不容乐观。多数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是兼职,几乎没有专业背景,这样的非学科专业背景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质量;学历层次普遍不高,多为中师,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较少,本科更少,这样更无法保证教师素质符合课程要求。
3.教学把握不当。
首先,是教学内容方面,显得凌乱,深浅难易把握不够恰当。存在体系落后、不重视整体框架和结构的问题,有些书本知识严重老化,再加上不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既不能适应经济、科学和社会发展,也难以转向其它科学领域。
其次,在教学模式方面,不注意将书本知识与科学实践联系起来,忽视科学教育过程的复杂性,不通过科学研究进行学习。这样的科学教育,难以发展创造、直观、想象与怀疑的态度,难以在学生思想和态度的训练方面作出指导。
再次,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采取的主要还是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机械地背科学、学科学。有时甚至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企图把更多的新的科学知识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很难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加强科学教育,并不是堆积知识,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4.教育经费缺乏,教学资源跟不上、教学配套设施缺乏。这是包括城市小学在内的普遍性问题。对于农村小学来说经费就更是一个突出问题了。由于经费的缺乏,会产生很多的连锁反应。
由于经费缺乏,教师少有参加教学研究和培训活动的机会。由于经费问题,一般乡里的教研活动也很少开展,更没有资金也不可能去从事课题研究,教师学习的机会就更少,师资很难提高。
众所周知,农村的信息大多不够通畅,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学生查阅资料相当困难。有限的教学资源仅仅局限于教师、教科书和校内有限的图书资料。在所选用的教材中有很多查阅资料的活动,但由于缺乏图书馆和网络,即使是教师查阅资料也不容易,更谈不上学生了,有时只好不了了之。
没有经费投人,教育设施奇缺,当然难以适应和进行现代的科学教学。在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室里,我们只能见到一些最常用的、最基本的实验仪器,这着实给科学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困难,他们只能花费大量时间自己去制作仪器和准备材料,如果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做,就干脆带学生读课本,这样很多的科学教学就变成了一种“走过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