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是金融产业要开放,但要设计门槛,一级一级来,老百姓的钱进入投资产品中,银行放贷给企业,然后这个再做成高风险金融产品,做保险,解决“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的问题,如果投资失败由投资人自己承担,这样银行就不用贷款给申请房贷的人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企业走出去,前面提的几个大的项目,必须有专门的智库做成掮客队伍,走出去,主推基建、高铁、通讯三个大项。
目前看来,最大的问题还是金融业,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这个问题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老百姓存钱,但银行没有项目去投资,就只贷款给房地产产业,房价越来越高,资本流动单一,流动率差,现金流也少。打房价最好的政策是什么?就是有更好的投资金融产品。这样,银行自己就减少很多房贷项目,人们贷不到款,就没有意愿去炒房子了,没人炒,房价自然就低了。热钱就跑到金融产品里,变成投资款,这样就对企业发展有利了。
中国本来想的一个计划是,中国的银行控股弯弯的金融机构,然后让他们到大陆来,前提条件是大陆也去台湾买他们的股权,把金融行业慢慢开起来,结果一个反服贸被卡住了。其实笔者认为,可以再大胆一点,放欧洲过来,同样,我们也过去投资他们的股权,思路开阔一点。
从宏观面,就是要解决金流流向,来和去的问题,回报和流转的问题,高风险的规定投资方向,比如说中小企业贷款,高风险高收益,同时做一个次贷,再卖一次风险金融产品,回报率更高。再比如说缺钱的产业定向,那就是一种类型的回报率的基金,规定方向和投资总比例,只能投资到这个行业,对定点扶持某些行业是非常有效的。
有些行业国家也没必要搞什么补贴了,现在产能过大的,不就是这几十年来一直补贴的这些行业么,水泥、钢铁就是补贴补出来的,把这些交给市场并协助他们走出去。国家的钱呢就投入到国内公共设施、环保设施,老人多发点钱,鼓励消费和旅游,医保、社保,加强儿童福利工作,多给发放学生贷款等等,这些都可以再创造就业的。还有就是投资到国外去,开国际银行,造自己的金融网络。乌克兰折腾了半天,不就是想要IMF和世界银行的贷款么。中国政府整天贷款给别的国家是为了什么?政府贷款就是要买通啊,买通就是买到通,但到了一定的水平,你就只能用经营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开国际银行,贷款的国家如果还不上,那不好意思,抵押的资产就要没收了,而且这种银行是各个国家参与的,大家一起分,中国出最大的一份钱,自然分得最多。
我们总的方向上是不错的,只是时间上还没有契合得很好,有些是开始得太晚了。但只要金融活水做活,银行的能力、银行人才的力量就会发挥出来。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引进来的还不够,当然现在国家是在有意压制这一方面的,因为我们的国际金融体系还没有构建起来。等亚基行、金砖银行开始运作,就可以大规模引进来了,国际金融大鳄如果有谁来捣乱,就用亚基行和金砖银行搞垮他,因为这两个银行是随时可以增资的,现在还仅仅处在跑马圈地的阶段,我们还需要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