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是欧盟中17个国家的货币。是自罗马帝国以来欧洲货币改革最为重大的结果。欧元不仅仅使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欧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元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相互博弈的过程:
1979年3月13日,在法国总统德斯坦和德国总理施密特支持下,欧洲货币体系宣告诞生。欧共体9国的货币确定了核心汇率,规定了各国货币相对于核心汇率的浮动幅度。同时设立埃居(ECU)作为统一货币的兑换单位。
1989年6月,欧共体理事会在马德里召开,确定分三个阶段达到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EEMU)。
1990年7月1日,欧洲货币联盟进入第一阶段,在欧共体内各国内部,资本流动完全自由化;强化欧共体经济政策的协调功能。
1992年2月7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欧洲联盟(EU)取代欧共体。欧洲联盟建立在三个基础上:经济与贷币联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协调各国内政与司法政策。
1994年1月1日,欧洲货币联盟进入第二阶段。各国经济政策根据“趋同标准”相互靠拢,各国中央银行均获独立地位,设立欧洲货币局。
1995年12月15日-16日,马德里欧盟理事会确定欧元为欧盟未来统一货币,并制定日程表: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最迟于2002年7月1日经欧元取代各国货币。
1997年12月12日-13日,卢森堡欧盟理事会决定设立欧元理事会。由各国财政部长组成,讨论欧元的管理。
1998年5月2日-3日,欧盟理事会确定了有资格进入欧元体系国家的名单;公布欧元与各国货币的兑换率;各国确定本国驻欧洲中央银行银行董事会的人员;确定欧洲中央银行行长人选;开始制作欧元。
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欧洲中央银行制定统一的货币政策。银行间大额结算使用欧元,各金融市场均以欧元进行结算。
至2002年1月1日,过渡阶段,企业和个人可以使用欧元和本国货币。
2002年1月1日-7月1日,全面使用欧元,各国货币逐步退出。7月1日,欧元成为欧洲统一货币。
欧元在促进欧元区经济发展和欧盟一体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采用单一货币节省了货币兑换和结算的成本,规避了汇率波动风险,提高了商品和服务流通效率,过去10年间,欧元区内贸易额及外国直接投资占GDP的比例,都分别从10年前的1/4升至目前的1/3。
在维持物价稳定和防止通货膨胀方面,欧元的作用也很突出。数据显示,1999年至2008年年初,欧元区国家的年均通胀率只有2.2%,虽然仍略高于欧洲央行制定的2%的通胀目标,但较同期美国2.7%和1989年至1998年间欧洲其他国家3.3%的年均通胀率而言,可以说成绩明显。
欧元是风险货币,美元是避险货币,欧升带来美降,反之,美升带来欧降。美元是定价货币,美元是对抗世界所有货币的,美元还是对抗世界大宗商品的(石油,粮食,黄金等贵金属),美元升值,带来所有风险货币(欧元,英镑,澳元,加元等)和风险资产(期货,股票,大宗商品,贵金属等)下跌。美元贬值,带来所有风险货币和风险资产上涨。
正确的说人民币的汇率是参考,美元对一篮子货币的贸易加权指数(美元指数) 的波动而制定的。美元指数上升(美元升值),人民币就兑美元贬值;美元指数下降(美元贬值),人民币就兑美元升值。因欧元在美元指数中占的份额较大(57.6%),所以你也可以简单理解成欧元兑美元贬值,人民币随之兑美元贬值;反之,欧元兑美元升值,人民币随之兑美元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