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论:
太极拳如何来的?无生有。太极拳本无,先有理,后有拳,是前人据理创出的拳。从这一点讲,拳无定式,一旦局限于定式,拳的提高也就到头了。思想被局限,拳就局限了,也就不能从有再生无,达不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了。与人交手能想招吗?当你想的时候已经败了,因为你的意念不存,心着了色。心着色,体现在动作上是动作有所滞,有所滞,会给敌人可乘之机,让敌人一招制胜。所以,练拳心不要着色,应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甚至于意都不要有,似在有意无意间,这样你的动作才会如船尾波纹一样随开随散,不滞留于任何一点,当然也就不会有所败。这讲的只是佛家缘起性空的一部分,用于打拳,即是如此。
心着色,心有色吗?心本无色。只是你的烦恼使你的心着色,你的言谈举止眼神表现出你的心着色。心一旦着色,表现任何事物都是着色的。带了颜色的东西,都不是本性自然的东西,也就称不上完美了,不完美就会有破绽。所以,练拳先练心,心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拳就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太极拳外只是形,形只是引导气血运行开发心。(渊泽汇:境由心生)
人身上的精气神任督二脉奇经八脉等本有,练之不会增加一分,不练也不会减少一分,一切都是本性自然的存在。既然是本性自然的存在,就应遵循自然的法则,让其自然的流动,不要以意念引导(就如一杯水倒在桌子上,水流四处流动,有其规则性,但你却不知道水流到底流向何处,人身上的经脉运行大抵如此)。否则,外形动作意念稍有不对,容易使气血运行岔道,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即所说的练拳岔气了,严重者甚至如武侠小说所说走火入魔。所以,外要准。但如果你的内达到了很高的高度,既说你明心见性了,那么这些通道自然而然就打开了,好比生气时呼吸不畅,胸闷,心情好时呼吸顺畅,舒服。通道打开,外形动作可以随意发挥了,这样你的拳才能永无止境的进展,这也是所说的外由内决定。
所以练拳者必须明心。心达到了,意导气、呼吸、精气神、经络等自然就相随了,身心和谐,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由此可以明白,太极拳所有的只是为心服务的,外也好,内也罢,只是为心服务的。由外而内进速很慢,由内而外则进展神速。然内是一个很难企及的高度,悟道,有多少人悟道?所以说太极拳是内家拳,由内而外,内表现在外,外似柔弱,实质为柔里藏刚,无所谓刚柔,就是那么个东西。太极拳进可攻退可守,并不是说只能防守不能进攻。因为没有刚柔,进攻可以随意互换,进攻好比探测,探测之后的判断,即兵法上所说的知彼知己百战百胜,随探测随判断随对策,言语表达如此,实际是一种境界,无所谓前后。
如果把交手双方比喻为阴阳两方,我之无所阴阳,对之有阴阳,则无战而不胜,这也是为什么太极一出天下莫与之争锋的原因。这实质是一种高度的智慧(形而上)转化成了具体形态(形而下)。高等智慧对抗低等智慧,当然无往而不胜,智慧之拳太极拳。从以上可以看出,太极拳包含了佛家道家及医学(这个只是具体知识性的东西,佛家通了,医要不要无所谓,已经通了,当然懂了医学的知识,可以学具体的知识用于防身)等知识。既然包含了如此多的知识,练太极拳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洁净精微!这个同易经的道理一样。
为什么练太极拳及读易经都是如此的感觉呢?佛家道家的东西已经同一了。如前人所讲儒释道三教合一,三教内容不同,但境界却是相通的,这个相通只是理通,都是到了最高境界,就是那么个东西。境界相通只是境界,最后还应该回归到具体的东西。境界(形而上)指导具体的东西(形而下),具体的东西融于境界,这样具体的事物就无所谓阴阳了,太极拳的虚实开合也就没有了,表现在外就是那么一个真现量存在——无大无小、无内无外、无阴无阳,这个东西就是洁净精微:内心宁静,如行云流水,思维缜密,如……洁净精微既包含做事的,又包含心理的,是做事与心理的完美统一,是一种非常高的完美存在。因太极拳与易经做事、心理都有了,并且是完美的统一,所以最后是洁净精微的。
那么太极拳到底是什么?用一句话总结:外划圈走弧,内身心和谐,最终归于无;吾既道,道既吾;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招一太极。所以,练拳先练心,心通则理通,理通则天下通,悟的天下,悟的人生,傲然宇宙!
太极拳与佛学的关系:
练太极拳身体空灵,非常舒服,甚至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与天地间精神相往来),但这种境界练则有,不练则无,而佛家明心见性之后这种状态却一直存在,为什么呢?人身上的奇经八脉任督二脉本有,并且这些是一直运行着的,不是说后天锻炼能够锻炼成的,如果通过后天玩弄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的身体舒服才能通这些经脉,只能说明人的身体本身存在问题。这些东西身体本有,只是你没有悟到佛学的那种境界,没有让自己的心彻底解放,流通的大门也就阻塞了。这些经脉时时刻刻在运行,只是没有明心见性的时候,这个通道是小的或者堵塞的,明心见性相当于一把开锁的钥匙,把锁打开,这个通道就会打开,身体也就非常舒服。身心是相互影响的,明心见性后心里非常舒服,反过来影响身体,身体非常舒服,反过来又影响心理,到最后已经没有所谓的身心了,就是那么个东西,所以,明心见性后太极拳的各种状态都有了。
为什么太极拳练则有,不练则无呢?这是因为练太极拳有一个意念在引导,此时你的身心都倾注在太极拳上,也即佛家所谓的修止,因为都专注于一件事情上,并且这件事情是动的,如流水一样永在流动,而你的意念又为先,所以,你的意念也如流水一般流动,没有停留,没有回眸,这时的这种状态基本达到了佛家的一种境界。但应该注意,因为这种状态是外力施加才有了这种状态,并不是自己内心证到了这种状态,所以,练太极拳只是达到佛家的一点点的状态,还没有到最高境界。这也是为什么练太极拳则有,不练则无的原因。
因为不是内心真正证到,不练你的意念已经不能如流水般流动了,烦恼又来了,你烦它,它烦你,身体的任督二脉奇经八脉等也就被阻塞了,身体感觉的状态也就消失了。感觉也好,烦恼也罢,这些都与心有关,都是心的感觉,心为主,心为终。所以,从内心证到佛家的状态吧,否则其它任何的修炼都是徒劳,人的自性本有,练之不会增加一分,不练也不会减少一分,只是你的烦恼阻塞了你的身心,使你不能见到自己的本性如来。根除烦恼,明心见性吧,否则太极拳永远到不了最高境界!
心法:
世间法皆是心法,心是心,法是法,心法不一,心法同一。自心清明,一切心清明;自心无为,法用亦无为;自心本然,一切唯心本然。世间一切皆为心,唯心通,理才通;唯心静,一切皆才静;唯心本然,世界本然。佛法御道法,道法融佛法,佛道和谐融,心物本一元!
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见到的到底是什么?这个境界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了。非要说见到个什么,可能一片光明比较合适吧:所到之处一片祥和,杂物随之退却,大光明之境;亦或秋风扫落叶,一阵风吹过,大地现出本来面目。就如六祖慧能所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境界文字已经无法表达了,因为说一片光明已经着了光明的像,说没有任何东西已经着了没有任何东西的像,明心见性到底见到了什么?佛曰:不可说!见到什么只有自己心里清楚,就如玄奘法师所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东西同老子所讲的无形的道一模一样——可感不可观,无非老子的是从物质来的,佛学的是从心理来的,实际讲的都是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无法说。心里见到这个东西,可以进入另一番天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