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荡荡酣睡的正午
多少次她飘忽而过
没有在露台上留下
哪怕一丝身体的迹象
但如果大自然感觉到她的存在
那无形者的习惯
就会回应一道强烈的光芒
照向她柔美的清晰轮廓
奥地利诗人雷纳.马里亚.里尔克的这首《女神》,是我曾经非常喜欢的一首诗,只寥寥几句,就将女神的神秘与梦幻,诗者的向往与失落印入了读者的心。在做北德行走计划时,意外地在LP发现了雷纳.马里亚.里尔克的名字,关于“女神”的记忆也随之涌现,同时,也记住了这个诗人曾经待过很久的德国下萨克森的小村庄,Worpswede。
Worpswede,很多人称其为“画家村”。它曾是一个荒瘠原始的小乡村,19世纪末,由于德国一群表现主义艺术家的到来,让这个普通的北德下萨克森的小乡村名声噪起。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是现代主义绘画的一条主线,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但它的主要基地却是德国,德国画家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后渐渐形成。之后,又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新的艺术的诞生往往与当时的社会现状有关,社会发展中哪怕是细微的变化,天生敏感的艺术家们都能将它们无限放大,进而将内心的情感、欲望、希望、理想等通过作品得以抒发。因为大多作品都表现为对现实的扭曲和抽象化,所以欢快的表现主义作品很少见。可以想象,这些对现实不满的艺术家们,无论画家,诗人,还是建筑师,来到荒凉清静的Worpswede,不仅仅是为躲避喧嚣,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更重要的,他们是要寻得一块自由的乐土,能埋藏他们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的艺术灵魂。
行车看见立在路边的Worpswede的标牌后,景致就发生了某种改变,周围田野多了份原始的气息,偶见的农舍也变成了醒目的“人”字红砖屋。

北德不来梅附近的小镇Worpswede是德国新艺术家的聚集地,又称画家村


它曾是一个荒瘠原始的小乡村。沿途自然风光

临近镇子,偶见的农舍变成了醒目的“人”字红砖屋,独特的人文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随着枝叶茂盛的古树的出现,我们走进了百年前表现主义艺术家们的世界。显而易见,当初那些矫揉造作的艺术家们的聚集地,现如今已经成为人们度假的去处,就算你对表现主义新艺术不感兴趣,也可以在风景宜人的小镇度过快乐的时光。当然,小镇众多的画廊和工作室也吸引着许多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到来。

以小镇命名的咖啡馆Café
Worpswede,是第一个吸引我们的建筑。这栋半木结构的红砖建筑非常有特点,夸张的房顶仿佛是一只正欲展翅翱翔蓝天的大鹏鸟。强烈的红蓝颜色比对,让人瞬间就会充满激情。画家村很小的镇子,却建有七个博物馆,这些博物馆中不仅陈列着艺术家们的作品,也出售珠宝,瓷器,陶器等商品。与很难理解的艺术作品相比,小镇特色的房屋建筑和装扮得别具风情的旅游纪念品小店,似乎更加惹人喜爱。

画家村的特色建筑Café Worpswede

夸张的房顶仿佛是一只正欲展翅翱翔蓝天的大鹏鸟

画家村的建筑色彩十分明艳

当初艺术家们的聚集地,现如今已经成为人们度假的去处。图为旅游信息中心

画家村很小的镇子,却建有七个博物馆

博物馆中不仅陈列着艺术家们的作品,也出售珠宝,瓷器,陶器等商品



画家村建有许多别具风情的旅游纪念品小店,令人流连忘返

很多人喜欢在树林中散步,感受周围浓郁的艺术气息

可以邂逅到许多可爱的雕塑
不知不觉,我们就被艺术村与众不同的奇妙氛围包围了。还在为这神奇的坠入迷惑不解的时候,旁边的一扇厚重的木门竟幽幽地开了,走出来一位清瘦赤脚的中年男子,看到我们,先是很吃惊的样子,然后,主动用英语和我们攀谈起来。原来,他是德国当代的一位作家,在这个小镇居住了十几年了,因为在Worpswede少见亚洲游人,所以对我们特别热情,还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小镇建筑的趣事,诸如一块看似简单的砖头,但在他的介绍下都有了特别的寓意,不是“烟斗”,就是“一把钥匙”等等,总之,在他的眼中,不要说房屋建筑的一块砖头了,就连Worpswede路边的小草也是具有艺术气质的,虽然我们听起来觉得很玄妙,但看他如此认真详实地介绍,也就全信了吧。
很突然地,他话锋一转,说,我要继续写作去了,再见。然后就轻飘飘地消失在了门后。

不要小看这些砖红色的外墙

看似简单的砖头,但在艺术家的眼中都有了寓意

像一只眼睛么?呵呵,心灵的窗户

就连房门也充满悬念
接过这位当代作家非同寻常的招术后,明白了一个道理,艺术家的精神世界的确是不属于常人的,或者说,只有艺术能让某一类人拥有相同的感知,他们神经相连,灵魂交融,所以也就造就了像worpswede一样的艺术村。不慌不忙吃过午饭之后,我们去了当地非常著名的景点“魔鬼沼泽”Teufelsmoor。
魔鬼沼泽,其实跟魔鬼没有什么关系,只因很久以前这里荒瘠无人,让人感觉是鬼出没的地方,因而得名。18世纪中期,人们渐渐开始在此成规模定居后,发现了当地特有的泥炭,之后就开始在沼泽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泥炭开采,这不仅改变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沼泽地的景观。19世纪末,表现主义的艺术家们看中了沼泽地上空非常忧郁又富有戏剧性的云彩,纷纷前来寻找灵感,并把魔鬼沼泽变成了自己的天下。如今的魔鬼沼泽,泥炭早已不再开采,表现艺术家的房子也变成了供游人参观的博物馆,成为了人们休闲活动的好去处。那儿由于是平地,非常适合骑车郊游,穿越沼泽地的几条小河上还可以划船,也可乘坐沼泽特快火车和非常有特色的泥炭船,一边看风景一边怀旧。

魔鬼沼泽,曾经荒瘠无人
18世纪中期,人们发现了当地特有的泥炭,之后就开始在沼泽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泥炭开采

19世纪末,表现主义的艺术家们看中了沼泽地上空非常忧郁又富有戏剧性的云彩
纷纷前来寻找灵感,把它当成灵魂得以安慰的自由乐土

现如今,人们喜欢在穿越沼泽地的几条小河上划船

附近居民喜欢全家老少在此过家庭日


当地旅游局还提供乘坐沼泽特快火车或非常有特色的泥炭船,游人可以一边看风景一边怀旧
一望无际的平原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脚下黄土,杂草丛生,空旷辽远,荒芜原始;天空很低,低得仿佛一伸手就可以够得到蓝天中飘浮的云朵;而云朵呢?乐在空中,消遥自在,闲庭信步。眼前的一切,难道就是能调动艺术家们异于常人的所有神经细胞的秘密吗?

绕过一棵古树,来到河边。
发现了路边停靠着两辆自行车,其中一辆连接着儿童拖车,原来是一家四口在河边野餐。

真的没想到在“魔鬼沼泽”看到了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竟然有一丝感动。
我明白了,原来这片德国艺术家梦寐以求的自由乐土,也有平常人普普通通的幸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