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欧洲气温骤降,普降大雪,瑞士阿尔卑斯山区更是大雪妖娆,分外美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冬日美景终于重返瑞士,这让喜欢到瑞士滑雪旅行的朋友喜出望外,很多人都会顶着大雪出门游玩。
雪天车多,高速路拥堵、事故频发在哪儿都会发生。只是同样堵车,堵的方式却不尽相同,在瑞士,每逢雾雪等恶劣天气,哪儿能堵?哪儿不允许堵?堵多久?都很有讲究。瑞士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道路交通管理系统,很多道路的拥堵都会在系统的调空中有序地进行,为确保许多重要交通要道的畅通,还会通过红灯调控,选择合适的路段主动设置临时拥堵。今冬大雪天去意大利旅行,途经瑞士高速连接德国意大利的最重要交通要道,17公里长的圣哥达公路隧道,不仅欣赏到高速路难得一见的醉人雪景,还亲身经历了瑞士高速在恶劣雪天确保圣哥达隧道畅通无阻的全过程。

瑞士高速沿途风光无限,雪中更是别有风情 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路边的小木屋披上厚厚的雪被,静立天地之间


如此盛大的雪,自驾途中第一次见到

高速路边的旅游广告牌
圣哥达公路隧道(Sait
Gotthard),全长16.942公里,其长度名列世界汽车专用隧道前茅,它穿过阿尔卑斯山脉圣哥达峰,是连接瑞士南北干线的最重要的环节。瑞士人花了十年的时间,于1980年建成这条最重要的公路隧道。这项工程被认为是一项杰出的技术成就,在建造过程中,历尽艰辛,通过花岗岩、片麻岩、片岩等不良岩层,以及风化的砂砾和滑石等恶劣地段。通车后,北面从瑞士巴塞尔通往德国法国;南面从洛迦诺经意大利与南斯拉夫相连,成为欧洲公路交通的大动脉之一。
我们每次去意大利自驾旅行,必经圣哥达隧道,此行冬日大雪封山,这条建在海拔千米之上17公里的高速隧道便成为了我们唯一的一条路。从巴塞尔出发时,只是零星飘点小雪,但看着路边一直有橘黄色的清雪车开过,就知道前方山区雪一定不小。
从巴塞尔出来时,雪并不算大

路边不断有清雪车开过,想来前面山区的雪一定很盛大
圣哥达隧道的交通状况是我们最关注的,交通信息告知我们那一带正在清理积雪,距离隧道大概50公里处堵车。果然,开过一条弯路后,车子不得以停住了。也许你会纳闷,这儿雪不大、道路上也无一点积雪,为何会堵呢?原因很简单,红灯设阻,临时堵车。前面山区,清雪车正在大干清扫道路呢。

车子慢慢减速

这就是由红灯控制的“主动”堵车,前方正在清理积雪
大家仔细看看路面多好,一点积雪也没有

这一停就是一个多小时,纹丝不动
听过道路交通广播,都知道会堵多久,所以大家谁也不急,这位下来散步了
一个多小时候以后,车终于缓缓行驶,随着高速显示80的限速,雪花也越飘越大,景色也越来越美。奇怪的是,冰天雪地了但道路却是十分通畅,一点也不堵。其实道理很简单,瑞士高速道路两端设有计算机控制站,通过电视录像机和传感器提供数据,以监视和控制车流,在路况相对好的地段通过红灯控制车流,让清雪车抓紧时间清理道路,确保车子在冰天雪地难开的路段畅通无阻。

终于,车队缓缓前行了

很快,就发现前面的雪果然很大

道路明显是清理过的

指示牌显示离圣哥达隧道还有二十几公里了

高速路出口之一,可以看到没有清理的路面多么恶劣


一直在攀山,海拔已经1313米了,圣哥达隧道越来越近

又看到对面一辆清雪车驶过
邻近圣哥达隧道,还要经过最后一个红灯,此红灯要确保在80公里/小时限速内,圣哥达隧道不能超过1800辆/小时的交通量,看来,圣哥达隧道的畅通无阻,系统监控有很大的功劳。如果隧道内偶遇突发事件,系统也会在第一时间察觉和报警,隧道中每隔800米加宽一段断面,可为出故障汽车提供避车道;此外,隧道两端的红灯,也会及时阻止更多的车辆开入隧道。

这一段几十公里的路,一直没有堵车

常走隧道的司机都知道,看到这个交通小人,隧道马上就到了

这是进入隧道前的红灯,为确保隧道内的车流而设

立交桥的前面就是世界最著名的公路隧道,圣哥达

确切长度16.942公里,真够可以的

隧道内双道对行,车流控制很好,车距很大
开出圣哥达隧道,雪更加盛大,我们发现路况越来越差,只有超车道清理过,但令人称奇的是,从此我们一路畅通,没有再遇到红灯。这一段,司机们都开得小心翼翼,虽然限速60公里/小时,大家都只开到40左右,无人超车,一辆接一辆保持好车距,匀速行驶。文明安全驾车永远都很重要。

出了隧道,雪更加盛大

对面的卡车,正在排队等待红灯进入隧道

路边的加油站

这一段路只清理了一根道,大家都很守规矩,保持车距缓缓而行

基本上都是下坡路,海拔越来越低
虽然只有一根道,但是道路畅通,这是进入隧道前控制车流的结果
瑞士自驾, 无论怎样的天气,都会有难得的体验。虽然瑞士高速管理有方,但遵守交规、安全行车永远都是最重要的。(春夏自驾瑞士,如入仙境,美不胜收,请欣赏相关博文:瑞士神仙自驾的秘笈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