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女童被碾压 路人漠视无道德 肇事司机才是真正的凶手啊!
(2011-10-17 12:40:36)
标签:
广州军区总医院小悦羊城晚报新闻导语南海黄岐两岁女童杂谈 |
这件事情,真是让人难过,很是揪心。记者在新闻导语中写下“人情冷暖,何至于此?”,这对于一向以客观自视的记者来说当然是非同寻常的,足见这件事让人气愤的程度。
对于这件事,我有几点想法,来解释这“何以至此”四字。常常出现诸如因为出手去帮被车撞倒老太反而遭讹的事情,人情自然越来越冷漠。
当然,我相信,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这类事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是我觉得如今特别之处在于,我们的社会似乎对这类的事情有着不可控制的传染。人们不敢去帮人,也不敢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生怕里面有些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你可以说,现在人聪明了,狡猾了,人心不古了,其实随你怎么说,在我看来,根本的问题是现在的社会气氛里面包含了一种狡诈的成分。至于原因,大概很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道得尽。
另外为何那些“冷漠”的人不愿帮忙?这其中当然有怕碰瓷,怕麻烦,怕惹火烧身,但我觉得其中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现在人很少懂得感激,缺乏感恩的意识,社会缺乏实际奖励以及制度的保护。直白的说,是社会或者个人,对于那些帮助人的人,缺乏尊重。
我们习惯给那些见义勇为的义士送锦旗,评称号,因为我们的社会一直都是个重视伦理道德的社会。但我想说的是,第一缺乏实际内容,第二缺乏制度性的保护。这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那些义士虽得了锦旗与称号,可下半辈子要在轮椅上度过,老母妻儿如何生计?短暂的媒体聚光之后,必然是无尽的落寞与苦痛。
再就这件事情来说,我觉得对那些冷漠的人施以严厉的道德谴责,口水,炮轰,当然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但是总觉得近来对这些事情,人们太习惯于去谴责,去做道德判断,而没有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到底怎么回事?到底怎么做,能好点?一个劲的谴责,从头到尾,口不停,水不断,到最后,你累了,看得人也乏了,于事仍无补。
我觉得更加紧要的是严惩肇事者。当然其前提是抓得住,抓得对。抓得住是个技术性的问题,这件事中,第一个肇事者由于车灯反光强烈,不容易分辨得出,抓住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外一个更加关键的问题是,要抓得对。这个“对”就是很复杂了,不仅要保护受害者利益,也要对肇事者公平,尊重其权利。有人会问,惩罚于事无补,但我相信惩罚是人类社会最原始,也最公平的方式。当然对妇女儿童的保障才是这个社会真正要做起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