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宾阳-昆仑关

标签:
旅游地理历史文化军事 |
分类: 人文、历史、教育 |
昆仑关位于广西南宁市,地势险要,历史上不仅是交通要道,而且是兵家必争的战场和要塞,素有“桂南天险”之称。



昆仑关地处南宁宾阳县与兴宁区昆仑镇交界处,是南宁市的门户和屏障,具有险要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上昆仑关曾发生过数次大规模的战斗,其中,最著名是宋狄青与侬智高之战和1939年中日“昆仑关之战”。

昆仑关所在的“昆仑山”被称为“昆仑台地”,山体主要为花岗岩,海拔仅有300余米,为大明山余脉。周围群山环拱,层峦叠嶂,苍峰似海,绵亘相偎,中通隘道,北高南低。昆仑关正覆压在迂回曲折的山道之中腰,如同食道之于咽喉,扼守南北往来之要塞。民国十五年(1926年)开辟邕柳公路经山下绕关而出,顺坡直下,昆仑关成为桂越国际交通线上控制着宾邕公路的重要关隘,素有“雄关独峙镇南天”之誉。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天险,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昆仑关始建年代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一说是“相传秦代尉屠睢征服岭南后所建”,另一说是东汉时马援所建,《广西一览》载,“昆仑关,在邕宾路旁,距南宁约百余里。上有台。传为马援所造。”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在此“缮兵补卒,增垒闭途”,成为“垒石为关”之始。宋景佑二年(1035),为护卫广南西道重镇邕州的安全,此设置宾阳昆仑关、长山驿、大央岭驿、金城驿、归仁驿等驿站关隘。明嘉靖七年(1528),王守仁重修古关建楼,明永历二年(1648,清顺治五年),明桂王重建关城,以防南下的清军。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关城,并建关楼三楹,又在关南口数丈处,跨驿道建亭一座。



1939年12月18日,中日双方在昆仑关展开大战,也称“桂南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