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全州-雷公岭国家矿山公园

标签:
旅游地理文化历史 |
分类: 城区、乡村、园林 |
雷公岭国家矿山公园位于广西桂林全州县,曾是上世纪该县最大的锰矿区,结束近半个世纪的采掘后,如今被打造成风景宜人的城市公园。



雷公岭锰矿区坐落于华南越城岭山脉,地处全州县城东南郊湘江、灌江和万乡河三水汇合处。矿区总面积2.1平方公里,以第四系风化堆积“锰帽型”锰矿为主,矿床分布于地表浅层,易于开采和分选。该矿山最早开采于1958年,在40多年的开采历史中,曾是当地的支柱企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但由于露天开采,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等一系列问题。2002年初,雷公岭锰矿被政策性关闭。



雷公岭国家矿山公园规划面积3.6 km²,于2010年5月正式获得国土资源部批文,位列第二批33家国家矿山公园资格名单,是广西第一个国家矿山公园。该公园通过保护矿业发展史遗迹、打造科研与科普场地、发展旅游业、完善城市整体功能建设等手段,旨在治理废弃的矿山环境、保护水资源、恢复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规划重点是处理好生态矿山公园与宜居城市的关系,建立核心区、影响区、辐射范围三级体系。



雷公岭矿山公园规划包括雷公岭民族文化功能区、水上游览区和宝塔岭园区三大区域,审美性极高。核心区将分三期建设,雷公岭园区为公园的第一期建设,建成功能有博物馆区、生态恢复休闲区、矿山体验区、矿业遗迹展示广场及科普长廊等;第二期建成功能为水上游览区,包括湘江水域功能区、岛群、江心大沙洲娱乐区等;第三期建成功能为宝塔岭园区,包括互动游戏区、探险区、石林、石芽区等,主要强调矿山公园的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