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怒江博物馆
(2024-03-26 19:57:20)
标签:
旅游城市地理文化 |
分类: 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 |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所形成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最早被进行科学考察出现在民国二年(1913年)4月至翌年3月,英国植物学家和地理学家金敦•沃德(F.Kingdon Ward)在川、滇、藏接壤的横断山区,穿梭于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的三江流域,对河流归属、水系发育和地质、地貌进行了考察。
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名官员从卫星扫描图片中发现三江并流地理奇观。
2003年6月,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向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推荐,建议将“三江并流”按满足世界自然遗产全部四条标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遗产遴选标准(7)(8)(9)(10)批准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为世界自然遗产。
“三江并流”保护区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涵盖范围达170万公顷,包括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9个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景观,其间澜沧江与金沙江直线距离较短为66公里, 澜沧江与怒江的直线距离较短的不到19公里。“三江并流”形成于7千万年前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所引发的横断山脉急剧挤压、隆升、切割。区内海拔变化呈垂直分布,汇集雪山、峡谷、高山湖泊、冰川、草甸、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观于一体。
“三江并流”保护区以不到0.4%国土面积的区域,容纳了地球上除沙漠和海洋以外的所有风景,从热带雨林到冰雪地带,域内完整的垂直带谱,孕育了多样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物种,拥有全国1/5以上的动植物种类,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域内是中国灵长类动物所有科均有分布的唯一地区,生活着中国一半以上的鸟类种数,也是近三十年来中国发表新物种最多的区域,还分布着数百种特有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秃杉、桫椤、红豆杉等,珍稀濒危动物有滇金丝猴、羚羊、雪豹、孟加拉虎、黑颈鹤等都能在此寻到踪迹。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中,将其列为“具有世界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重要的模式标本产地”。
“三江并流”保护区多样的岩石类型、多样的地质构造、多样的地貌景观,为诠释特提斯海洋消亡、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机制和模型、陆内巨型复合造山带的形成、青藏高原演化隆升等重要的地球演化历史阶段和重要地质事件提供了典型遗迹,并展示着正在进行着的宏伟的各种动力地质作用和冰川地质作用等地形地貌塑造过程,是多种高山地貌景观类型和演化过程的杰出发展地区。这些珍贵、罕见的地质地貌景观和遗迹,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共同财富,具有比较重要的世界意义和保护价值。